鐵馬金戈

第1273章粵北會戰之良口戰役(1/5)

    第二次粵北戰役又稱良口之戰。

    第一次粵北戰役日軍敗退後,經過整補,於1940年5月再度反撲,欲將國軍主力消滅於良口地區。

    安藤利吉將第18,38,104師團2萬餘人和第21獨立飛行隊(30餘架飛機),以第38師團為中路,由太平,神崗出發,經從化,鳳院,進犯良口;第18師團為右翼,集結於石龍,石灘;第104師團為左翼,集結於太和,新街,協同第38師團作戰。

    為確保粵北防區,餘漢謀指揮第62,63,65軍和獨立第20旅等,共3.3萬人,沿日軍進攻路線,利用既設工事,阻擊日軍。

    此役亦分為三個階段。

    1940年5月13-23日為防禦階段。

    5月13日,敵第38師團先頭部隊400餘人從神崗進犯從化街口,被第187師561團擊退。

    14-17日,日軍700餘人,在其飛機的掩護下,與第152師反複爭奪,先後攻占雞籠崗,門樓關。

    18-20日,日軍3000餘人由雞籠崗出發,分三路向良口方麵進攻,20日日軍突破李寨頂第152師陣地,占領良口。

    22日,日軍3000人在飛機配合下,突破橫杭第152師防線,攻陷石榴花頂,23日又占望到底。

    為配合第38師團作戰,第104師團千餘人於16日由象山,兩龍向花縣進犯,國軍第158師474團頑強抵抗,花縣失而複得。

    但日軍即增援2000餘人,再陷花縣。

    5月24日-31日為爭奪階段。

    鑒於日軍第38師團孤軍深入良口地區,餘漢謀決定在良口組織反攻。以第62,63,65軍在良口西,南,北同時出擊。各部於24日黃昏開始反攻。

    27-31日,雙方在良口附近形成拉鋸戰。

    6月1-12日為追擊階段。

    國軍連日反攻,雖未將敵擊潰,但日軍第38師團深入良口西北山區後,補給困難。

    因此,餘漢謀決心集中第62,63,65軍主力,繼續反攻。

    結果,6月1日,第187師收複陳圍,黃圍,第158師攻克花縣。

    2日,第187師推進至百鳥湖附近,第152,153師克複望到底,圍腦頂,分水坳,第186師收複石榴花頂。

    至3日,安藤利吉根據第38師團深入良口後,兵力不足,補給困難的情況,令該師團撤至從化,第18,104師團分別撤回增城,新街。

    同日,日軍分路開始南撤。國軍全線反擊,先後收複良口,派潭,麻村,和睦逕等地,日軍向神崗撤退。

    12日,恢複戰前雙方陣地原態勢。

    此役據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纂記載,日軍亡251名,傷548名。

    而第4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記載,國軍亡3068名,傷2225,失蹤330名。

    兩次粵北會戰,日軍都沒有占到便宜,反而狼狽敗退。

    這著實令餘漢謀一雪前恥。

    那麽,餘漢謀為何能達到如此目的,重創日軍呢!

    有人坦言,這與餘漢謀願意容納共產黨有很大的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