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30章革命先驅張浩(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毛主席的過問下,組織決定將張浩送往蘇聯治療。

    張浩原名林育英,是林彪的堂兄。林彪原名林育容,後改為林彪。

    那天,蘇聯的專機降落在延安機場。毛主席和林彪都去機場送張浩。

    可是張浩對此事前並不知曉,看到組織對自己是如此關心,他先是感激。但經過仔細思考,他選擇了拒絕。

    張浩覺得自己的病已經難以治愈,去蘇聯也是浪費時間,不如留下來用不多的餘生繼續為革命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許多同誌輪番勸解,張浩還是堅持留下來,組織也隻能決定遵從張浩的意願。

    在延安最後的日子裏,哪怕身體難受,張浩也盡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1年,張浩臥床不起,依舊關心著國家的前途事業。他為其他同誌提供自己的意見和思考,幫助決策。

    1942年3月5日,張浩用微弱的聲音將妻子、秘書和警衛員叫到自己身邊說著最後的遺言。3月6日,張浩永遠離開了深愛的妻子和親愛的戰友們。

    8日,延安飄起細雨,延安上萬人為其送別。許多人在張浩遺體麵前,淚流滿麵。

    當天,毛主席親自為張浩題了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在第二天的公祭儀式上,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親自將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嶺上,又親自為他執紼安葬。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給自己的戰友抬棺下葬。張浩,值得享受這份殊榮。

    毛主席認為張浩是為中國革命立下大功的人。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吳起鎮,中央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勝利結束。

    此時,二、四方麵軍仍在長征途中,張國燾另立中央,而黨組織內部的“左”傾路線也亟待肅清。

    此時,一個自稱“張浩”的黑瘦漢子找到了定邊縣黨組織,要求麵見黨中央領導。

    原來,在長征期間,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聯絡中斷。同時,1935年7月,共產國際曆史性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作出了建立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

    根據會議精神,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起草了著名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

    為傳達會議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以及建立與中共中央的聯絡,共產國際決定派張浩回國。

    此行使命重大,需要較高威望、對黨無限忠誠、意誌特別堅定的同誌來完成。

    而張浩是中共黨內著名的工人運動領導人,與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張國燾等中共領導人都熟識,堪當此任。

    為防止暴露黨的秘密,此行不能攜帶一字一紙。張浩用半個月的時間,將會議精神、《八一宣言》內容以及枯燥單調的密碼本內容反複背誦。

    1935年9月,張浩從莫斯科出發,先至外蒙古,步行回國,一路風餐露宿,最終到達陝西定邊。

    接著,張浩被接到了瓦窯堡,與張聞天、毛澤東等人相見。

    張浩(林育英),中國工人運動的卓越領導者之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中央委員,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戰鬥的一生。他在艱苦奮鬥的一生中,學習和掌握了革命理論,領導了職工運動,成為中華民族解放運動中最優秀的戰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