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09章豫湘桂戰役②(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日本人緊鑼密鼓醞釀“一號作戰”的1944年3月間,蔣介石還跑到衡山呆了兩周多,期間召開了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

    然而此次會議沒有研究任何日軍可能發動攻勢的議題,而是部署1944年的部隊調整、換裝和局部反攻事宜。

    在蔣介石等人看來,日本投降隻是時間問題,中國抗戰最危險最艱難的時期已經度過。

    比如第一戰區蔣鼎文,換掉衛立煌之後整整兩年都沒有進行認真備戰,加之跟副司令長官湯恩伯內鬥不止,所以黃河河防形同虛設。

    第九集團軍(高霆第九軍團升編)總司令高霆多次建議整頓河防防線,但戰區置之不理。

    甚至連日軍留在南岸的一個橋頭堡(兩個大隊的兵力)都懶得清除,因此當日軍於4月份發動突襲時,37天連丟38城,真的是一潰千裏。

    包括之前表現還好的薛嶽,也不太認為日軍還敢再取長沙,第九戰區的應戰準備也比較差,遂有長沙的迅速淪陷。

    “天爐戰法”早就被日本人琢磨透了,再加上橫山勇第11軍兵力充足,所以薛嶽肯定要敗走麥城。

    第二,國軍內部的腐敗和“等勝利”思想非常嚴重。

    從1939年以後,日軍並沒有再進行大規模的戰略級進攻行動,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等等,都屬於“短切突擊”的掃蕩式作戰,也就是重創國軍部隊、破壞所到區域後,打了就跑。

    尤其是1942年以後,這種態勢更加平常,第一和第九戰區平安無事(常德原屬第六戰區),所以抗日戰爭相持階段進入到深水區後,既然沒有大仗可打,兩個戰區部隊駐防相對比較穩定,腐敗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四省邊區總指揮的湯恩伯,本來抗戰初期打得還可以,然而後麵幾年從軍人淪為了政客。

    湯恩伯每天研究的不是怎樣抗日,而是怎麽攀龍附鳳和擴充軍隊,手下的兵力從一個集團軍擴充到四個,戰鬥力卻反而下降了。

    尤其是縱兵殃民,使“水、旱、蝗、湯”成為了河南四大災害。

    所以當日軍大舉殺來時,湯恩伯的四個集團軍迅速崩潰,他和蔣鼎文也被雙雙撤職。

    萬般無奈,蔣介石隻能以胡宗南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並率兵東進阻遏日軍兵叩潼關。

    其實第九戰區也好不到哪裏去,薛嶽兼著湖南省主席,吏治很是腐敗錢也沒少撈,甚至還有了脫離重慶擁兵自重的念頭,這都不是空穴來風。

    第三,重慶政府和地方實力派的矛盾日趨尖銳。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蔣介石與白崇禧的關係上麵,集中爆發在桂柳會戰期間。

    當時兩廣地區歸張發奎的第四戰區指揮,廣西境內既有中央軍、也有粵軍和桂軍,然而廣西地方當局和桂軍,又隻聽白崇禧的命令,無論是張發奎還是老蔣都指揮不動。

    日本投降已是定局,桂係也在拚命保存實力,盡管方先覺死守衡陽給廣西爭取了47天的備戰時間,然而當日軍攻進全州以後,桂柳會戰仍然打得亂七八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