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04章鏖戰中原(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仍有不少國民黨軍政高官很悲觀,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開辟鄂南,主動與日偽軍作戰,教訓製造摩擦的頑軍,打擊禍害百姓的土匪,開展抗日宣傳,給了人民群眾和抗戰官兵極大的鼓舞。

    他們的行動,使人們看到了抗戰勝利的希望。群眾對新四軍由衷讚歎地說:“老紅軍又回來了!”

    當地至今還在傳說日本侵略者也承認:“一個日本兵能抵十個國民黨兵,一個新四軍能抵十個日本兵。”

    二是建立了鄂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新四軍第五師在開辟鄂南根據地鬥爭中,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同頑軍的鬥爭“有理、有節、有據”。

    1942年5月14日晚,新四軍第一梯隊東路部隊初到鄂南,在陽新沙林、玉樹一帶受到第九戰區第十九支隊(陽新自衛團)程金門部的阻擋,新四軍隻將其繳械。

    17日,東路部隊到達陽新大王殿、太子廟一帶,程金門傾其全部武裝前來阻擊。新四軍派人與程金門聯係,願與他們共同抗日,遭到拒絕,新四軍被迫將其擊潰,俘敵300餘人。

    後通過開展統一戰線工作,促成了程金門與共產黨和新四軍的合作,程金門擔任了陽(新)大(冶)縣政務委員會副主席和陽大人民自衛團團長。

    新四軍西路部隊到鹹寧不久,就先後成立縣委和中心縣委,建立敵後武工隊,建立統一戰線,發動和依靠群眾,把根據地搞得沒有一個漢奸,沒有一個特務,沒有一個土匪,沒有一個堅決反共的家夥,有生人來和出現異常現象,都向新四軍報告。

    不少敵據點有我們的內線,敵人一抬腿,新四軍就會事先得到情報。後來,四十一團政委羅通病倒,竟被安排在鹹寧柏墩日軍據點下一個維持會會長家中養病三周,得以康複,重返前線。

    三是建立了鄂南抗日民主根據地。

    1942年5月2日,一支抗日隊伍跨過長江天塹,挺進鄂南,開辟以大幕山為中心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它是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主力,稱第一梯隊,分東、西兩路。

    西路部隊由十四旅四十一團團直及二、三營和鄂南獨立五團共500餘人組成,由四十一團政委羅通和中共鄂南中心縣委書記李平率領。

    東路部隊由十四旅四十二團一、三營、旅直和地方武裝近1000人組成,由旅長吳林煥、副旅長熊作芳和政治部主任夏農苔率領。

    同年7月27日,由新四軍第五師參謀長劉少卿和十四旅政治委員張體學率特務團和四十一、四十二留在江北的部隊,組成挺進鄂南的第二梯隊,奔赴鄂南。

    十四旅進人鄂南後,緊密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發揮遊擊戰的優勢,英勇頑強,靈活機動,迂回作戰。

    遇到敵人大部隊清剿時,我軍就隻留下小部隊與敵捉迷藏、牽製敵人,主力返回江北。

    敵人主力調開,新四軍就又打回來。新四軍憑借這種“騎江作戰”的戰術,馳騁於大江南北。

    1942年8月,鄂南政務委員會成立,標誌著鄂南抗日民主根據地初步形成。

    1945年2月,長江地委代書記、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體學奉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之命,率四十團、四十一團等軍分區主力,配合由司令員王震、政治委員王首道、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卓然,政治部主任王恩茂率領的由八路軍三五九旅組成的南下支隊,挺進鄂南。

    他們打造南下支隊開辟廣東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橋頭堡。經過對日、偽、匪、頑的一係列打擊和向湘北的跳躍作戰,湘鄂贛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基本形成。

    5月6日,南下支隊根據毛主席5月4日來電指示在通山縣山口鋪召開中共湘鄂贛邊區第一次會議,成立中共湘鄂贛邊區臨時黨委,王首道任書記。

    隨著湘鄂贛邊區黨政軍領導機構的建立,標誌著包括鄂南在內的湘鄂贛邊抗日民主根據地正式形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