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38章皖南事變⑦(1/4)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從皖南地區北上過江的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9000餘人,在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7個師8萬多人合圍,血戰7晝夜後,終因眾寡懸殊,大部壯烈犧牲,僅2000餘人僥幸分散突圍。

    新四軍係經曆3年遊擊戰爭的南方紅軍改編而成,久經戰火考驗,又非常善於山地遊擊作戰,即使陷入包圍,也不應該遭遇如此重大損失。

    其實,從1938年7月新四軍軍部進駐皖南雲嶺開始,就一直處於四麵合圍的境地,除了正麵要抗擊蕪湖、繁昌一帶的日寇外,其餘三麵都駐紮著國民黨軍部隊,總計4個師的兵力。

    其中,東麵是東北軍108師戎紀五部,南麵是中央軍52師劉秉哲部,西麵則是川軍144師唐明昭部和145師孟浩然部,總兵力為4萬餘人。

    1940年10月,得知新四軍軍部即將北調的情報後,國民黨軍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立即召開會議,聲稱:“新四軍要渡過長江,困難不少。我們要抽調必要的兵力,掩護他們通過日占去安全北撤。”

    但實際上,他卻提醒部下:“要考慮到新四軍不遵守命令,反而向南、向西跑,要做好堵擊的準備。”

    還特別強調:部隊要選好的才頂用。

    隨後,按照顧祝同的命令,戰區直屬的川軍146師被從江西東部的樂平一帶緊急東調,駐紮浙江第62、79師,劃歸薛嶽第九戰區的第19師等部也被陸續調來。

    為了阻擋新四軍正麵突圍,顧祝同特意將第三戰區最精銳的40師調來,該師係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來,武器裝備都是從國外進口,下轄1個裝備德製火炮的75毫米山炮營和1個戰防炮營,火力十分強勁。

    在自己一方加緊準備的同時,顧祝同對新四軍請求盡快補給糧食及渡江器材的要求一律照準,唯獨對彈藥一項控製極嚴。

    他不止一次對後勤部門交代:“為了讓新四軍早日完成渡江準備,糧食可以分批撥給,器材也可以照樣辦,彈藥則不發,可以告訴他們,為了減輕北撤的負擔,待第一批部隊越過日寇防線後,再將彈藥撥給後續部隊領走。”

    1月4日,新四軍軍部開始北移,除戰鬥部隊外,還有直屬機關、後勤部門等上千非戰鬥人員。

    陷入重圍後,首先嚐試主力突圍,而突圍方向恰好選在最精銳的第40師陣地上,幾經衝殺也未突破。

    當決定分散突圍時,為時已晚,數萬國民黨軍布置的包圍圈已經完全形成。

    1月6日戰鬥開始時,正值上旬,加上天陰,每晚沒有月亮,伸手不見五指,新四軍擅長的夜戰無從發揮。

    同時,偏偏天公不作美,戰場上大雨小雨基本沒有停過,加上地形不利,山勢陡峭,坑穀多、道路少,還處處山洪暴發,隘路、坑穀成河,部隊機動受到極大限製。

    皖南事變後,擔任國民黨軍前敵指揮的上官雲相得意的聲稱:此次作戰非常順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戰的當時,連下幾天雨,使新四軍困在山穀,前是隘路,後是激流,進退不得。

    1941年1月12日,是皖南事變戰況最激烈的一天,國民黨軍發動總攻擊,新四軍軍長葉挺在位於石井坑村獅形山下一處山坳的祠堂裏,設置了臨時指揮部,指揮所部進行最後的殊死抗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