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79章新四軍第五支隊②(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半塔集的教導大隊與外圍的部隊密切配合,堅守半塔集七晝夜,擊退頑軍十餘次猛攻。

    我江南指揮部所屬挺進縱隊副司令葉飛奉陳毅電令,率四個營星夜馳援路東,於27日進到汊澗地區,對進攻半塔集敵人的側後造成嚴重威脅。

    我在路西作戰的五支隊主力、蘇皖支隊以及四支隊七團,在取得反頑鬥爭勝利後,在張雲逸、羅炳輝的率領下,兼程東進,於27日進到半塔集西南張山集一帶,從而對頑軍造成夾擊之勢。

    由於戰場形勢發生有利於我,不利於頑的變化,韓頑部隊即於29日由進攻轉為撤退。我軍奮勇追擊,直抵三河岸邊。

    頑軍倉惶逃往三河以北,形成隔河對峙之態勢。

    路東的反頑鬥爭,曆時十天,共殲韓頑三千餘人,路東的頑政權也土崩瓦解。國民黨頑固派對我皖東根據地發動的大規模進攻被徹底粉碎了。

    路西、路東的反頑作戰,是華中我軍大規模的反頑自衛戰。這次戰役的勝利,對建立淮南抗日根據地有決定性的意義。而堅守半塔集又是取得此役勝利的關鍵!

    還有,此次反頑作戰,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固守待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戰例。

    為了便於領導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4月初,劉少奇即率中原局由津浦路西移至路東半塔集附近的大田郢。江北指揮部也隨之移到這裏。

    劉少奇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他的正確領導下,到7月底,初步完成了淮南根據地政權建設的任務,其中包括在12個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基本上實現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將皖東全部、江蘇一部化為鞏固的根據地”的指示。

    在此期間,津浦路東的縣、區、鄉黨組織普遍建立,原來的黨組織由秘密轉為公開。八個縣的區、鄉政權相繼建立,地區性的政權機構路東聯防辦事處和軍事組織聯防司令部也組建起來。

    聯防辦事處主任是賀希明(後鄧子恢),聯防司令是楊梅生,政委陳慶先(後劉順元)。

    聯防辦事處成立後,製定和頒布了《臨時施政綱領草案》,和懲治漢奸、減租減息的條例。作出了“三七分租,二五減租”的“分半給息”、“老債停息還本”和取消國民黨的一切苛捐雜稅等規定,實行了征收公糧合理負擔的新現定。

    在路東根據地的建設過程中,五支隊抽調了大批幹部予以支援。除支隊政治部主任方毅調任路東省委書記外,聯防司八部和不少縣的黨政軍幹部,也是由五支隊派去的。

    如八團政委陳慶先調去擔任聯司的政委,來安縣的縣委書記、嘉山縣的縣長和軍事科長,盱眙縣的縣長和縣總隊副及政治處主任,都是五支隊派出的。

    為了加強地方武裝建設,還以五支隊的十五團、特務營和江北指揮部一個連為骨幹,組建了路東第一二三四獨立團;十團擴充的遊擊隊也分別調給盱眙、嘉山組建警衛部隊。

    由於有了根據地,軍隊的兵員補充和物資來源也即有了可靠的保障。從而為堅持敵後抗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反“掃蕩”反暴亂,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被日偽頑視為心腹之患,他們默契配合,互相利用,千方百計地要將她扼殺在“搖籃”之中。

    1940年5月,日軍調集重兵,對我淮南地區進行瘋狂掃蕩。中旬,在路西,奔襲藕塘鎮,占我定遠城。

    在路東,日軍一部由明光出動,占我津裏,侵入盱眙,嘉山地區。另一部千餘人,由滁縣、沙河集出動,於27日再占來安城,企圖圍攻我軍,搶走民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