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38章第一次反共高潮②(1/3)

    正當華卓越與田義欲聯手對日軍第十四師采取行動時,國民黨頑固派①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當時頑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有三個重災區,一個是胡宗南在陝甘寧邊區的反共;一個是閻錫山在晉西的反共;另一個就是河北地區。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國民黨中一部分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治勢力,雖然同意國共合作,但又摧殘共產黨和進步勢力。當時,人們稱這種勢力為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活動迅速擴大。

    他們由製造小規模的軍事磨擦,發展到在幾個地區向根據地軍民發動較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這次反共高潮的重點地區是陝甘寧邊區、山西和河北地區。國民黨頑固派發動這次反共高潮的根本目的,是企圖削弱以至逐步消滅共產黨在華北的力量,掌握對華北敵後的控製權。

    國民黨頑固派首先把矛頭指向陝甘寧邊區。

    1939年12月,封鎖陝甘寧邊區的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糾集地方反共勢力,首先在邊區西部隴東地區和南部關中地區發動進攻。

    他們到處襲擊八路軍,摧毀地方政權和群眾抗日團體,捕殺工作人員,並先後襲占八路軍駐防的寧縣、鎮原、正寧等縣城。

    在邊區東部綏德地區,他們煽動反動分子叛亂,迫害共產黨的軍政幹部和人民群眾,破壞邊區治安。

    這些進攻,直接威脅著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所在地延安。中國共產黨從抗戰大局出發,一再忍讓,並派謝覺哉為代表同國民黨當局談判,力求避免衝突。

    八路軍總部和留守兵團先後致電蔣介石並通電全國,呼籲停止進攻邊區,反對槍口對內,要求撤退包圍邊區的國民黨軍隊。

    但因國民黨方麵一意孤行,不聽勸告,致使談判未獲結果。根據地軍民被迫進行自衛還擊,堅決打退了來犯頑軍。

    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由雁北進駐綏德,迅速平息武裝叛亂,控製綏德地區,使陝甘寧邊區獲得統一和安定。

    山西是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反共磨擦的另一個重點地區。

    抗戰初期,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等新軍在前線和八路軍協同作戰,共建抗日民主政權,隊伍迅速擴大,獲得人民的擁護。

    但是,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閻錫山卻不能容忍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抗日力量的發展。他一麵秘密勾結日軍,一麵積極策劃進攻山西新軍和八路軍。

    1939年12月初,閻錫山製造了晉西事變(又稱十二月事變)。

    他借口“反攻”,誣蔑新軍“叛變”,首先調集重兵圍攻駐守晉西的決死隊第二縱隊和八路軍晉西獨立支隊,破壞永和、石樓、洪洞等六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和群眾組織,殺害抗日幹部及八路軍後方醫院傷病員共200餘人。

    與此同時,閻錫山所屬孫楚部聯合蔣介石嫡係部隊,進攻活動在晉東南的決死隊第一、第三縱隊和八路軍,摧毀沁水、陽城等七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屠殺共產黨員和群眾500餘人,抓捕1000餘人,還策動決死隊第三縱隊內的反動軍官脅迫三個多團暴亂反共。

    隨後,閻錫山又令趙承綬部在晉西北向決死隊第四縱隊和暫一師進攻。決死隊第二縱隊和八路軍晉西獨立支隊對閻錫山部進行反擊後,轉移至晉西北地區。

    1940年1月,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八旅和新軍等部隊在臨縣向趙承綬部發起反擊,殲其一部,趙棄城逃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