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31章斷了敵人的念想(1/3)

    中條山橫亙黃河北岸,東連太行山,西接呂梁山,北可以作為進擊華北的基地,南可以屏蔽河南洛陽等重鎮,西可以威脅敵之西進,是晉南豫北的戰略要地。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橫廣170公裏,縱深50公裏,最高峰為海拔2321米的垣曲曆山舜王坪,山脈平均海拔1249米。

    中條山,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同太行山相連,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裏的滾滾黃河。

    中條山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礦藏豐富。中條山,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為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

    對我方來說,占之,即可以此為根據地,瞰製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擾亂敵後,牽製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配合整個抗日戰場。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據了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與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占領區的治安狀況。

    所以,中條山地區被視為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要地”。

    太原會戰後,國民黨軍隊分散在晉南山地進行遊擊作戰,建立了以中條山為依托的遊擊根據地,八路軍所屬第2戰區與之相鄰。

    自太原會戰後以來,日軍一方麵重點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大舉“掃蕩”,一方麵也多次攻擊中條山國民黨軍隊,但始終沒有大的進展。

    中條山地區雖位於山西省境,但在抗戰時期卻不是晉綏軍的防區,亦不屬閻錫山的第二戰區管轄。

    駐守這裏的是國民黨中央軍,在戰區劃分上則歸之於衛立煌為司令長官的第一戰區。

    原先防守的是國民黨高霆的第九軍團,但武漢會戰時,第九軍團撤出晉南地區,全部收攏於豫北、皖西,以全力保衛黃河防線。

    1938年春,山西境內的國民黨軍為減少正麵損失,將十數萬之眾的部隊分散於晉南地區,建立防禦工事,開展遊擊作戰。

    日軍侵占山西後,“為了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自1938年以來曾十三次圍攻中條山,但均未得逞”。

    田義的第二十三軍就是其中的一支部隊。

    華卓然跟在韓山後麵,一直往北城走。

    剛走到十字街口,就看見前麵開來了一輛黑色轎車。

    韓山小聲對華卓然說:“華團長,這是軍座的車,不知軍座是不是在裏麵。”

    話音剛落,就見那輛小轎車“嘎”的一聲,在前麵十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韓山,軍座問你,領的是什麽人?”車門開處,一個副官模樣的人問韓山。

    韓山馬上立正報告:“報告軍座,是一個老朋友。”

    “老朋友?”從黑色轎車裏鑽出一個魁梧的軍人。他邊走過來邊問道:“誰呀?”

    華卓然看去,還真是田義。歲月滄桑,十餘年的光陰,田義的頭上己然染上了白霜;但還能一眼就可認出當年的上司來,來人果真是田義。

    “報告旅座,我是華卓然!”華卓然奔上前去,激動地敬了個莊重的軍禮。

    “小華子?卓然?!”田義眯起眼睛,上下打量著華卓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