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29章失誤與失陷(1/4)

    前文己經講到過,餘漢謀擔心日軍進攻廣東,屢次請求蔣介石不要調走廣東駐軍。但蔣卻寬慰餘漢謀:一年內廣東無恙。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餘漢謀的第十二集團軍疏於防範。

    廣州地處於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的位置,是華南沿海地區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中國利用香港輸入外援物資的一條主要通道。

    為了切斷中國華南地區的外援通道,早在1937年12月底,日軍大本營陸軍部就提出了“在廣東大亞灣登陸”的設想,但因遭到日軍海軍的反對而中止。

    1938年7月,日軍大本營確定在武漢作戰的同時,又進行廣州作戰。

    9月7日,日軍大本營禦前會議正式作出了“攻占廣州”的決定,與此同時,下令編組日軍第二十一軍,讓其擔任攻占廣州的作戰任務。

    日軍第二十一軍由台灣軍司令官古莊幹郎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5師團、第18師團、第104師團和第四飛行團等部,並以日本海軍第五艦隊配合第二十一軍進攻廣州附近要地,徹底切斷中國通往國外的主要補給線。

    10月上旬,日軍第5師團、第18師團和第104師團在澎湖列島的馬公集結完畢,隨時準備聽命出動。

    那麽,國民政府為什麽沒有重點防禦廣州呢?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廣東省設立了第四戰區,由何應欽兼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但他們卻始終都沒有把廣州作為重點防禦的地區。

    由於廣州與香港鄰近,當時的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一廂情願地把國家的命運托付給了英國。

    他們認為:如果日軍向廣州發起了進攻,就必將損害到英國在香港的利益,英國一定會出麵幹涉製止日軍的行為。

    為此,蔣介石作出了一個判斷:日軍不會貿然進攻廣州。

    基於對戰略形勢的錯誤判斷,廣州始終未被國民政府當作重點防禦的地區。

    不僅如此,駐守在第四戰區範圍內的廣東、廣西的兵力也被抽調了一大批到華中地區參與作戰,導致華南地區的兵力變得極為薄弱。

    在武漢會戰打響之前,蔣介石為了加強對國民黨戰時陪都武漢的防守,還專門從廣東抽調了4個主力師的兵力。

    1938年9月7日,就在日軍大本營禦前會議決定進攻廣州的當天,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吳鐵城就向蔣介石發送電報:

    “日軍在武漢會戰期間,擬同時進犯華南。”

    可惜的是,吳鐵城的這一匯報並沒有引起蔣介石的重視。

    10月8日,根據英國軍方情報機關提供的消息,吳鐵城再次給蔣介石發送急電:

    “日軍可能會在10月11日前後,大舉進犯廣州。”

    但是這一次,蔣介石仍舊是不以為然,始終不相信日軍會進攻廣州,認為這隻是日軍的宣傳戰。

    蔣介石不僅沒有下達加強廣州防務的任何命令,反而命令駐守在廣東的最高軍事長官餘漢謀再抽調1個師的兵力增援武漢,並對他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