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25章德安迂回戰(1/3)

    關於彭澤、九江、南潯路戰役中的第106師團,本章還騰出一點筆墨以敘之。

    為解決侵華戰爭兵力不足的問題,日軍大本營於1938年5月15日下令動員,以留守第6師團為母體,新編一個特設師團。

    該師團為和日本陸軍現役的第6師團加以區別,稱之為第106師團。

    全師團隻有大隊長以上軍官為現役軍人,其他大部分的下級軍官、士兵是從南九州各地征集的預備役或後備役人員。

    5月20日,日軍大本營發布命令將第106師團編入華中派遣軍。

    第106師團所屬的作戰單位分別在熊本(師團司令部、步兵第113聯隊、野炮兵106聯隊、工兵106聯隊、輜重兵第106聯隊和騎兵106大隊)、鹿兒島(步兵第145聯隊)、宮崎(步兵第123聯隊)和大分(步兵第147聯隊)四個縣組建。

    由鬆浦淳六郎預備役中將出任師團長。

    該師團於6月上旬基本完成組編工作後即在門司港登船,當月中旬其各部隊相繼在中國蕪湖登陸並在該地附近集結。

    6月20日,第106師團現員有軍官795名,士官及士兵22645名,總計為23440人。

    此時,武漢會戰的前哨戰已打響。華中派遣軍最初準備以第106師團在安慶右岸地區逐次攻擊前進。

    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海軍第11戰隊在長江上的排雷作業很不順利,進展緩慢。日本陸軍波田支隊(台灣混成旅團)雖攻占香口、彭澤縣城,但2個師的中國軍隊卻隨即逼近其後方進行反擊,威脅其陸上補給運輸線。

    這樣,為確保波田支隊的後方聯絡線,日軍華中派遣軍於6月28日命令第106師團中止銅陵、大通、池州附近之攻擊,以主力逐次溯江,至香口附近登陸,集結兵力於彭澤與馬當鎮附近。

    從7月2日開始,第106師團除將步兵第111旅團一部留置在蕪湖、寧國、荻港附近以外,其餘主力分成四個梯團相繼在香口附近登陸,隨即接管了波田支隊的部分防區,展開部署在香口到彭澤之間數十公裏的防線上。

    這時,正值中國軍隊最精銳的第11師反攻彭澤。

    然而,第106師團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還缺乏實戰經驗,因此傷亡慘重。

    如步兵第145聯隊僅在7月12日的流澌橋附近之戰鬥即戰死65名,負傷92名;步兵第147聯隊第2大隊則在7月中旬戰死27名,負傷113名;步兵第145聯隊第2大隊長福島橘馬少佐也於這期間的7月9日戰死。

    到7月20日,第106師團除去配屬部隊,現員有21131名(戰鬥員14538名,非戰鬥員6593名)。

    也就是說,第106師團於6月20日至7月20日期間,共計減員2309名(不包括這期間的傷愈歸隊者)。

    7月15日,第106師團編入新設的第11軍戰鬥序列,並於同月23日作為第二線兵團投入到九江攻略戰中。

    攻占九江不久,第106師團繼續沿南潯路南竄,並自8月4日開始向南潯正麵金官橋一帶攻擊,卻遭中國軍隊第3、19師痛擊,死傷甚眾,至9日攻勢萎退。

    之後其攻擊處於停滯狀態。

    經過相當準備,第106師團自8月27日到29日又在海軍航空部隊的直接協助下對金官橋陣地進行第二次進攻。

    中國守軍在持續的激戰中傷亡很大,加上這時日軍第9師團丸山支隊已從側麵逼近金官橋陣地,逐撤至德安以北烏石門反八字形陣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