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12章血戰萬家嶺①(1/4)

    薛嶽為什麽要調廬山上的66軍呢?

    原來第66軍奉命在湘東整訓。開始整訓後,葉肇一麵派員到廣東接收新兵補充;一麵強化訓練。

    1938年7月間,66軍又奉命調入江西省南昌參加南潯線作戰,先後在德安、廬山腳、萬家嶺等處與敵人進行過激烈戰鬥。

    在萬家嶺戰役中,薛嶽由於當時合圍第106師團兵力不足,迫切地需要一支生力軍來進行最後的“堵口袋”。

    武漢方麵是遠水難解近渴。德安附近的守備部隊拖住岡村,壓力更大,當然更不能動。

    情急間,薛嶽便打起了廬山上第66軍的主意。

    葉肇的第66軍是蔣介石專門指定放在廬山上,準備在贛北失守後留在敵後打遊擊用的。

    調66軍下山作戰,那豈不是在蔣介石頭上動土?

    身邊的人替薛嶽擔心,建議他請示武漢後再說。

    薛嶽當然不傻。前日已從蔣介石手中強留下了74軍和187師兩部,如今再向武漢請調66軍下山,獲準的可能性實在太小。

    如果遭拒絕後再調,那豈不是公然抗拒統帥。

    66軍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釘子前再來一次先斬後奏。

    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調再說。一邊調一邊向武漢請示。”

    薛嶽嘴上說得痛快,可對能否調來66軍這支新生力量。他心中也沒什麽底,他畢竟沒有軍委會的上方寶劍。

    那年頭,沒有命令誰肯主動為別人賣命。出力不討好,打敗了還得再背上個“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難翻身。

    但薛嶽此刻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他想調66軍下山,看來難關重重。

    不知是先斬後奏的奇效,還是他踏上了順途,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構想發展。原以為很難辦成的事卻一一迎刃而解。

    軍委會對他的先斬後奏採取了默認的態度,雖未明確支持,卻也沒加阻止。

    薛嶽原本也沒打算從軍委會得到什幺好聽的話,隻要能調來66軍就行。

    至於66軍方麵,竟然滿口答應,順利得出奇。

    原來薛嶽的廣東老鄉葉肇,當初對蔣介石把該軍留在敵後打遊擊十分不滿。

    66軍是清一色的廣東子弟兵,在鄂贛地區打遊擊並不合適。從一支野戰軍降為遊擊部隊,身份降了許多不說,語言不通,環境不熟,官兵們誰也不願呆在敵後鑽山林。

    所以薛嶽這個廣東籍長官一招呼,66軍從軍長到士兵,無不歡呼回響,應戰心切,甚至超過了薛嶽自己手中的部隊。

    而這樣一來,卻把上官若雲的計劃打破了。

    關於上官若雲熱衷於敵後打遊擊,在廬山上辦遊擊訓練班,當時的阻力就不小。隻是由於封天宇的支持,部隊才沒有明顯扺觸。

    後來,薛嶽將66軍調下山,不僅遊擊訓練班夭折,連部隊中的遊擊思想也夭折了。

    有人說,上官若雲和封天宇都不是廣東人,他們才會熱衷於在敵後打遊擊。而後來上官若雲離開粵軍,似乎與這次訓練班有很大的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