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10章鬆浦師團迷路了(1/4)

    上官若雲在廬山上想正兒八經學點遊擊戰術,不料還不到一個月,薛嶽①來調兵了。

    這話還得從武漢會戰還未開始的時候說起。

    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攻占武漢,逼迫中國投降。

    與此同時,蔣介石召開國府最高軍事會議,做出決議——保衛武漢。

    日本人這個腦袋吧,有時候真的很聰明,但普遍一根筋。

    在此時他們的腦海裏,有這麽一個等式:攻占武漢=國府投降。

    這其實是一廂情願的事。如果讓別人來替日本人製定戰略,他肯定要反問一句,如果攻占武漢後國府不投降呢?

    這就是二元論,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麵,毛主席是此中高手,無論考慮什麽問題都會很全麵。

    可是日本人一根筋的腦袋想不了這麽複雜的問題,他們已經認定,隻要攻占武漢,國府必定投降。

    雖然腦袋不夠用,但日本人的執行能力還是很強的。它迅速集中了14個師團的兵力,其中直接參加戰鬥的有9個師團,大約25萬人,包括海軍艦艇120艘,飛機300多架。

    蔣介石也非常重視,他辭去了政府中其他雜七雜八的職務,專心指揮軍隊抗戰,調集了14個集團軍,共120個師,超過100萬軍隊參加武漢會戰。

    並且他令中國軍隊一改以往死板的城市攻防戰,將軍隊分布在山林野地,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青紗帳、高山、湖泊……哦咳!日本人的飛機大炮都不知道往哪裏打,隻能靠步兵和國軍死拚。

    蔣介石這次的戰略是對的,會戰的結果也達到了預期目的。

    但由於國軍是個大雜燴,在整個會戰中,既有讓人捶胸頓足的地方,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捶胸頓足的比如楊森,真的是爛泥巴扶不上牆,帶著號稱十萬部隊,被波田支隊萬把人一個衝鋒就丟了安慶,靠著撒謊賣可憐才逃過一劫。

    而16軍的李蘊珩這個超級奇葩,馬上和日本人幹上了,在這麽緊急的關頭,卻按不住他那顆想要出風頭的心,陣前辦起了培訓班。

    他還給培訓班取了個美妙的名字,叫“抗日軍政大學”,徹底過了一把當校長的癮。

    其實吧,喜歡出風頭這毛病,很多人都有,不過要分場合,在不該出風頭的地方瞎出風頭,容易遭打。

    比如說《水滸》裏的那個洪教頭,與對手比武前種種裝B,出盡風頭,然而上場以後被對方一拳頭就KO了。

    你看他倒在地上那迷茫的小眼神,仿佛在說為什麽會這樣?

    日本人趁著李蘊珩結業典禮的機會,偷襲馬當要塞陣地,導致要塞陸上防守陣地迅速丟失。

    像這種蠢貨,拿來淩遲處死都嫌不夠解氣,沒想到這個老哥屁事沒有,僅僅被開除了事。

    當時人們皆感到疑惑,後來有人查了下資料,頓時懂了,當年蔣介石圍剿紅軍時,被毛主席在貴州殺了個回馬槍,差點被活捉,是李蘊珩帶著部隊解圍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