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83章蔣家河口伏擊戰(1/4)

    1939年7月中旬,安徽舒城縣的上空陰雲密布,透著寒意的微風,將淅淅瀝瀝的雨點吹撒在大地上,令人感到莫名的壓抑。

    此時,在舒城縣西南角一個名叫登福庵的庵堂裏麵,一個懷有身孕的23歲女子,帶著一個十個月大的女兒,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丈夫的消息。

    一個月之前,這個女子被莫名其妙帶到登福庵的一間屋子裏,不僅暫時失去了行動的自由,而且也與丈夫失去了聯係。

    一個黑夜,一位當地村民打扮的人來到了登福庵,將一封信交到了女子的手中。

    女子接過信件一愣。正在納悶,來人悲傷地說道:“史玉清同誌,高司令員已經死了,這是他給你寫的絕筆信……”

    說完之後,來人便扭頭快速離開了。

    聽到突如其來的噩耗,這個名叫史玉清的女子頓遭晴天霹靂,她怎也不相信這是真的。

    史玉清懷著複雜的心情打開了丈夫的絕筆信。

    “玉清同誌,我覺得革命才有出路。……已決定我明日①上午8時處以死刑……”

    當信件上熟悉的字跡一一映入眼簾,史玉清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

    史玉清用被子蒙住頭、用枕頭捂住嘴,然後肆無忌憚地痛哭了起來。

    此時,熟睡中的十個月大的女兒,被母親“嗚嗚”地哭聲驚醒了,隨即哇哇大哭了起來。

    聽到女兒的哭聲,史玉清急忙起身將女兒抱在懷裏,不停地安慰著。慌亂間,史玉清不小心將眼眶中的淚水,滴落在了女兒稚嫩的臉龐上。

    史玉清的丈夫——高敬亭,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了她!

    高敬亭1907年8月出生在今河南新縣城郊董店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高敬亭10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父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地將他撫養長大。

    在上學讀書的時候,高敬亭非常刻苦用功,學習成績非常優異。

    可是,由於家境實在是太貧寒了,所以高敬亭隻讀了六年書就輟學,開始幫著父親種地。

    1927年,20歲的高敬亭受同窗好友梅光榮的影響,接觸到了革命思想的啟蒙教育,並毅然決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久之後,著名的黃麻起義爆發了,當時高敬亭積極參加到革命活動之中,並加入了工農紅軍。

    1929年,對於高敬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高敬亭如願加入了黨組織,並當上了光山縣弦東區第一鄉蘇維埃政府的主席。

    沒過多久,工作能力出眾的高敬亭又被當選光山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在此期間,高敬亭率領紅軍隊伍與敵人展開英勇頑強的鬥爭,其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推崇和愛戴。

    後來,高敬亭又曆任光山縣委書記、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等重要職務,成為了鄂豫皖根據地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1932年10月,由於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失利,紅四方麵軍主力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向西轉戰川陝地區。

    此時,高敬亭奉命留在鄂豫皖根據地堅持武裝鬥爭,並被任命為紅二十五軍第75師政委。

    紅二十五軍重建之後,在軍長吳煥先指揮下,先後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和楊泗寨等戰鬥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鄂豫皖根據地的不利局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