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73章江陰海戰④(1/3)

    日軍在9月23日以72架飛機圍攻中國“寧海”、“平海”兩艦並將其擊傷、擊沉後,兩日後又開始向中國海軍的其他艦隻實施攻擊

    “寧”、“平”兩艦被炸後,艦隊旗艦改由噸位稍小的“逸仙”艦擔任,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移至該艦指揮。

    該艦正泊於江陰與上遊的目魚沙之間。日軍第12航空隊6架92艦攻及3架95式艦戰突然而至,對這艘新的旗艦實施猛烈轟炸。

    不久另一架海基的94艦爆也加入了攻擊行列。

    “逸仙”艦在江麵上慢速機動,沉著應戰。但該船的高射炮彈在22、23兩日的反空襲中已消耗殆盡,隻剩99顆空炸榴彈。

    敵機見“逸仙”艦無還手之力,更加凶猛地攻擊,兩舷相繼落下炸彈20餘枚。

    這時,艦首150毫米主炮的炮手冒著紛飛的彈片,衝到炮位前,在兩支炮管中各自裝填上炮彈,待兩架敵機從軍艦前方俯衝過來時,猛地擊發,兩發炮彈呼嘯出膛,而且十分湊巧地各擊中一架敵機,開創了用大口徑炮轟擊敵機並首發命中的先例。

    因為150毫米口徑的大炮主要是為了轟擊敵艦厚重裝甲的,用來打飛機可說是牛刀殺雞!兩發炮彈擊中敵機的瞬間,敵機馬上在空中被炸得粉碎。其餘敵機吃驚不小,立即返航了。

    這時,該艦已經被擊中多處,機艙的左旋轉軸機柱被震斷,電機、自動製氣門全毀,舵艙與行李艙中大量進水,軍艦很快向左傾斜,組織堵漏收效甚微,不得不將艦駛往江邊擱淺,以保存艦體。

    但以後幾日,日轟炸機又不斷對其實施攻擊,終於使艦體傾倒,沉沒在江中。

    在25日的防空戰鬥中,“逸仙”艦共陣亡14人,8人負傷;擊落敵機兩架。

    江陰之戰結束後,日軍將“逸仙”艦打撈整修,改名為“阿多田”,拖回日本做為潛水艦學校的練習艦。日本戰敗後的1946年8月9日自日本吳港駛回上海,重新歸入中國海軍序列並恢複本名。

    在“逸仙”艦被敵機攻擊時,海軍指揮部派“建康”等艦馳援,救護沉艦官兵;同時命令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率“楚有”艦前往江陰接防①。

    “建康”號驅逐艦駛往江陰途中在龍梢港停靠時,突遭12架敵機空襲。該艦以猛烈火力對空攔阻,但因為隻有機槍數挺,仍不足以阻止敵機的攻擊。

    分成前後兩個機群的敵機使該艦中近失彈8顆,艦體嚴重受損。艦長齊粹英、副長嚴又彬、航海長孟維洸在艦橋指揮作戰時,被落在艦旁的炸彈炸成重傷。艦上其他官兵陣亡9人,受傷27人。“建康”艦軍艦因多處進水,無法塞堵,遂逐漸傾斜下沉。

    戰鬥結束後,日軍亦將該艦打撈修複,先做為日軍之雜役船,改名“翠”;接著在1940年12月21日交給汪偽海軍使用並重新命名為“海綏”。抗戰勝利後由中國海軍重新接收。

    第二艦隊旗艦“楚有”號到達江陰江麵以後,兩日連遭大批敵機攻擊,因寡不敵眾,被擊中機艙、舵輪、彈藥艙,並傷亡官兵18人。該艦隻有40毫米高炮1門與機槍1挺,隻得一麵抵抗,一麵頑強向江陰水麵開進。駛至六圩港附近時,又遇一批敵機前來轟炸,下沉,傷列兵2人。艦隊司令部隻得移往江防總部辦公。

    在空襲中失去大多數主力軍艦以後,陳紹寬總司令明白:中國海軍艦隊已不可能再有與日軍艦隊進行決戰的機會了。

    “九·二三”之戰之後殘餘的主力艦隻,多半缺乏防空武器;特別是長期為海軍一級艦的“四海”(“海圻”、“海容”、“海籌”、“海琛”)巡洋艦。

    這四艘巡洋艦參與了清末民初幾乎所有重大政治事件,在甲午以來漫長的海軍史上一直是中國海軍的象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