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66章武漢會戰③(2/3)

    日本第2軍因為北邊的張鼓峰事件,行動晚了許久。

    直到8月22日,東久邇宮稔彥王才從合肥帶隊出發。

    8月27日,第2軍同時向大別山的門戶六安和霍山進攻。

    攻占六安、霍山後,第2軍兵分兩路。左路第13、16師團穿越大別山北麓直逼武漢,右路直搗羅山、信陽,迂回武漢。

    左路第13師團9月2日逼近葉家集,開始進攻富金山。

    富金山靠葉家集很近,在商六公路的南翼,在山上可以居高臨下地封鎖公路,日軍想繞過去都不行,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進攻富金山了。

    守富金山的是宋希濂71軍的兩個師和原東北軍51軍的114師,由宋希濂統一指揮。

    宋希濂以他最精銳的德式師36師守中間的主陣地,原東北軍114師守左邊,右邊是88師。

    日軍進攻矛頭首先是直指中間36師的主陣地。

    日軍進攻模式可謂是千篇一律,先以飛機輪番轟炸,再以重炮集中轟擊,最後步兵衝鋒。

    富金山不算很險要,坡麵根本就不怎麽斜,但36師不愧是中央王牌,拚死據守,使日軍攻勢屢屢受挫。

    直到9月6日,日軍還在山腳下仰望山頂在無可奈何地苦笑。

    見36師實在太硬,日軍沒辦法隻好轉攻左翼的114師,同時使出了奇兵迂回後方的招數。

    這一回日軍的迂回部隊被88師發現了,被打了個伏擊,損失了400多人,不得不原路返回。

    這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與此同時,正麵進攻的部隊也被打退了。第13師團荻洲立兵真是沒有辦法了,隻好向東久邇宮求援。

    9月11日,日軍的增援部隊16師團到達富金山,中國守軍因為奉行節節抵抗,避免決戰,所以防守的部隊一般是沒有援軍的,隻有防守的時間限製,守到時間就可以撤了。

    麵對增加一倍的日軍,宋希濂也沒有辦法,經過九日的激戰,守軍傷亡慘重,無力再戰,隻好撤離陣地,轉移到沙窩、小界嶺一線陣地。

    日軍乘勝追擊國軍,連占葉家集和商城,逼近小界嶺防線。

    小界嶺防線是大別山北麓最後一道阻擋日軍的穩固防線,如被突破,日軍就將越過大別山山脈,沿公路一路順暢無阻地前進,國軍將無可以依托的有利地形來阻擊日軍。

    小界嶺防線由宋希濂的71軍、田鎮南的30軍和馮安邦的42軍來防守,其中71軍缺36師(36師富金山一役,隻剩下800多人)。

    孫連仲這一回讓富金山一役已經損失慘重的71和30軍來防守小界嶺防線的頭沙窩,比較完好的馮安邦42軍則獨自防守小界嶺防線的頭尾新店。

    守軍三個軍利用地形優勢,頂住了日軍一輪又一輪的猛攻。

    從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第13和16師團終於突破了小界嶺防線,穿越了大別山,於10月25日占領麻城。

    可是這時國軍已經放棄武漢了。

    9月下旬,岡村寧次從空中偵察了解到薛嶽第1兵團主力在瑞(昌)武(寧)路方麵作戰,南潯鐵路與瑞武路之間的守軍兵力薄弱,出現空隙,便命令整補後初步恢複元氣的第106師團向西推進,企圖切斷南潯路與武寧路中國守軍間的聯係。

    第106師團接到岡村命令後迅速行動,10月2日,第106師團主力孤軍深入到了萬家嶺地區。

    10月5、6日兩日,第1兵團主力第74軍(即後來的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的前身)等部在長嶺、背溪街、張古山、獅子岩等處與日軍第106師團激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