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45章血戰台兒莊(1/4)

    1938年1月26日,日軍第13師團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

    日軍以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進至明光以南,即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和於學忠的第51軍,利用淮河、淝河、匯河等地形堵截。

    中日雙方軍隊血戰月餘,不分勝負。

    第5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

    敵軍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這大出日軍主將畑俊六所料。為此他十分惱怒。

    於是,畑俊六遂自南京調集援兵及坦克、野戰炮等重武器,傾巢來犯。

    敵人洶洶而來,李宗仁感到硬拚、硬堵要吃虧。

    於是,待敵援軍聚集明光一帶時,李宗仁命坐鎮蚌埠的李品仙將31軍於1月18日自明光全線西撤山區,伺機出擊,將津浦路南端正麵讓開。

    爾後,將於學忠的51軍南調,布防淮河北岸,憑借險要地形,拒敵越河北進。

    敵援軍以餓狼撲食之勢猛撲明光,結果撲了個空,沒有捕捉到李品仙的主力。

    接著日軍攻下定遠、懷遠等地,但一無所獲。

    此時西撤的31軍遵李宗仁指示,從敵軍左側向東出擊,將津浦路之敵截成數段,圍而殲之。

    淮海前線之敵,後路忽被斬斷,不知凶吉,費九牛二虎之力將31軍從津浦線向西壓。

    李宗仁遂命部隊采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牢牢地盯住津浦線。

    此時參加淞滬會戰的第21集團軍北調合肥,以其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回攻擊定遠日軍側後,迫日軍第13師團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

    第59、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複淮河以北全部陣地。

    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淮河兩岸日軍首尾難顧,與中國軍隊膠著於津浦沿線,從而使日軍對淮河流域的進攻宣告徹底破產。

    徐州以南地區之戰,日軍損失達三四千人,中國軍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這次勝利,除了中國軍隊的浴血奮戰之外,皖北人民對軍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皖北人素稱強悍,英勇善戰,當地有句俗話說:“紙糊的江南,鐵打的皖北”。

    當日軍侵入淮河流域之際,皖北人民就自動組織起來,協助中國軍隊阻擊日軍。在定遠、明光等地,日軍都遭到了當地民眾武裝的襲擊,把日軍搞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些武裝的民眾潛伏在城鎮中、村莊裏、山林間,日軍每到一村一鎮都會遭到他們的打擊。

    當時的紅槍會等武裝組織約有3000多人在皖北到處襲擊日軍,攪得日軍日夜不得安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淮河流域的阻擊戰中也起了配合作用。

    在南京淪陷前不久,中共駐南京代表團就派李世農到安徽,組建中共皖中工委,動員和組織皖中各縣人民抗戰。

    1938年春,中共無為縣委領導的遊擊武裝就開始在淮南鐵路兩側進行遊擊活動。

    1938年初,中共中央從延安將張如屏、曹雲露等派回壽縣,成立中央安徽工作委員會,開展抗日遊擊活動。

    1938年3月上旬,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協助李宗仁作戰之前,曾請周恩來、葉劍英商談作戰方針。

    當時周恩來、葉劍英建議:津浦線南段應采取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為輔的聯合行動,使日軍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軍。

    而在徐州以北應采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以達到穿插分割、各個擊破的目的。

    白崇禧對此建議非常讚賞,並在後來基本照此實行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