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16章孟塘突圍戰(1/3)

    孟塘,是南京東郊20多公裏外的一個山村,因以前村裏兩山丘間有一口大水塘而得名。

    它位於京杭國道,江寧縣湯山鎮與墳頭村之間。它建成於1929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孟塘一帶樹林繁茂的山野間還散布著許多荒墳野塚。

    據當地老年村民們回憶,這兒埋葬著成百上千在抗戰初期慘烈的南京保衛戰中,為突破侵華日軍圍堵而浴血衝殺,為國捐軀的國民黨第六十六軍、八十三軍將士。

    其中就有六十六軍一五九師代理師長羅策群。

    這些能征善戰的廣東籍健兒,以年輕寶貴的生命奪取了孟塘突圍之戰的勝利。他們亦是南京保衛戰中惟一一支幸存而保留建製的部隊。

    1937年12月9日南京守城軍總司令唐生智斷然拒絕了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送達的敦促華軍投降的“最後通牒”。

    日軍下達總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全麵打響。日寇以幾十架飛機接連轟炸南京城內及城郭附近的軍事要點,炮火彌天。

    當時,堪稱國民黨精銳的教導總隊據守孝陵衛、紫金山一線,全副德式裝備,官兵均戴鋼盔的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八十八師據守城東光華門至雨花台、中華門幾公裏複廊陣地。

    宋希濂指揮的第三十六師則作為總預備隊據守城北挹江門、獅子山一線。

    此外憲兵部隊3個團也參加了保衛戰。但憲兵部隊因缺乏重武器,戰鬥力大受限製。

    打得最激烈的當是雨花台和光華門兩地的戰鬥。守軍幾次打退日軍的瘋狂進攻。

    但因守城軍及在城外圍作戰的部隊大多數是從淞滬戰場撤下來的。他們連月累日征戰,得不到休整和補給,戰鬥力受到影響。

    其中第八十三軍軍長鄧龍光已指揮損失嚴重的部隊在句容至湯山、麒麟門一線,且戰且退。

    至10日中午部隊被日軍十八師團一個前鋒聯隊分隔開。約千餘官兵退入中山門,繼續作戰。另一半部隊則在滄波門一帶山林間聚集,以便再戰。

    在參戰各師旅中八十三軍官兵保持高昂的士氣軍官幾乎沒有脫離部隊的。

    南京城三麵環山一麵臨長江,自古被兵家認為是易攻難守之地。

    激戰打到12日,日軍5個師團加偽滿於芷山旅分五路攻城。守城軍各自為戰形勢已岌岌可危。

    其時,已從前線撤進城內準備開展巷戰的六十六軍,在軍長葉肇的指揮下緊急地從通濟門、大中橋、內橋等陣地撤出,集中後組成4人一排的隊伍,沿著半城廢墟、煙火彌漫的太平路向城東太平門方向急行軍。

    他的目的是迎著日軍主力壓過來的方向進行穿插突圍。

    葉肇敢於如此大膽的決策,說明他很懂軍事作戰策略,已很沉著果斷了。

    六十六軍抵城東小營中央軍校門口時,與先期退進城的鄧龍光的八十三軍匯合。

    此時,鄧龍光告訴葉肇,尚有一五六師3000多官兵已被總司令部調往光華門、武定門一線,支援守軍抗擊已攻至城內的日軍,已撤不下來,且已失去聯絡了。

    形勢明擺著城破在即,大家的心頭都很沉重。

    當下,這兩支部隊列成長隊開往太平門。當時據守富貴山太平門崗子村一線的八十七師五二一團團長陳頤鼎看見這支匆匆開出城的部隊很是吃驚。

    他跑上前向騎在戰馬上的葉肇將軍行了個軍禮問他們怎麽迎著日軍進攻的方向行進。

    葉肇覺得不太好回答,況且他如據實告知他們兩個軍是選擇冒險突圍,可能會令陳頤鼎部官兵軍心動搖。便含糊的說是執行作戰任務,結果擦肩而過。

    這支部隊出城後沿紫金山下的公路急行軍,其間兩次遇到日機空襲,造成些人員死傷。

    葉肇不忍丟棄幾十名傷兵命官兵們以簡易擔架抬起,行走在隊伍中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