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67章板垣師團(1/3)

    板垣師團是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曾創下在中國戰場與中國70餘個師先後對陣的紀錄,有“鋼軍”之稱。

    1940年以後改編為日軍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

    最為中國人所知的是第19任②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稱為“板垣師團”。

    該師團由原來的六個鎮台(明治時期的戰略單位)之一的廣島鎮台改編成為第五師團①(廣島師團),那時是1888年的春天。

    該師團當初是由步兵第11、12、21、22,這四個聯隊組成的。

    最後確定了由步兵第11聯隊(廣島縣),第21聯隊(濱田縣),第41聯隊(福山市),第42聯隊(山口縣)組成步兵第9旅團、第21旅團的基幹。

    其中士兵都來自日本本州西部中國山地地區的廣島、島根、山口的子弟兵部隊。

    1894年7月甲午戰爭(日方稱之為:日清戰爭)爆發。

    為此,從第五師團抽調了兩個步兵聯隊,以此為基礎組成了大島混成旅團(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改編之後立即奔赴了朝鮮半島。

    1894年7月27日,在朝鮮的漢城南麵約100公裏處一個名叫成歡的地方與清朝的淮軍打了個遭遇戰。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清軍不力,潰敗退入牙山。

    這場戰役被日本人高度重視,它因為是日本現代陸軍創立以來首次與外國的陸軍對陣,而且運用了現代化的戰術,就是在世界作戰史上也是值得記錄的一筆。

    之後,大島混成旅團攻陷平壤,參加了鴨綠江渡河戰役、牛莊戰役等等。

    十年後的日俄戰爭,第五師團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日俄戰爭之後被命令在滿洲駐屯,直到1911年。

    1919年到1920年出兵西伯利亞。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五師團立即在板垣征四郎④指揮下被調入中國華北地區。

    1937年7月27日自日本本土出發登陸大沽加入中國駐屯軍,於昌平以南集結,隨即作為北支那派遣軍預備隊於8月16日投入南口作戰。

    在平綏路東段作戰攻占張家口、蔚縣等地,遵照日本大本營的命令,第9旅團抽出派往平漢鐵路主戰場後又調往上海,參加了金山衛登陸。

    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率21旅團於9月下旬在平型關作戰。10月上旬至忻口作戰,11月8日攻占太原。

    其中第五師團另一部分支隊參與淞滬會戰,還參與南京大屠殺。

    1937年底第五師團一路擊潰30幾個中國師,創下了板垣師團的“赫赫威名”。

    1938年1月轉隸第二軍③,用於青島、膠濟路。

    1938年3月參加徐州會戰的臨沂、台兒莊戰鬥。

    1938年7月4日轉隸北支那派遣軍,9月19日轉隸21軍,被調入華南,攻陷廣東周邊地區。

    11月29日回山東休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