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08章白崇禧應邀獻策(1/2)

    在這一帶,粵贛軍區紅二十二師是蘇區的主力部隊。

    紅二十二師是由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工人師和粵贛的地方部隊升編組建的。

    其師長程子華(後為周子昆)、政委方強(後為王開湘)、參謀長孫毅、政治部主任劉道生。

    紅二十二師下轄三個團。即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團。

    對於敵人的進攻,紅二十二師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給敵人以很大的殺傷。

    就連陳濟棠也為之驚歎不已,他說,“紅軍的勇敢善戰、射擊技術精良、構築防禦工事的巧妙”是沒有想到的。

    1934年4月初,陳濟棠南路軍第二縱隊開始會攻筠門嶺。

    4月上旬和中旬,紅二十二師分別在澄江、岔口、盤古隘連續頑強作戰。

    紅軍戰士在交通要道和陣地前沿設置陷阱,在樹叢中隱蔽特等射手,專門射擊敵人的指揮官,打得敵人心驚膽顫。

    陳濟棠被打得惱羞成怒,又以第八師的兩個團強攻盤古隘,先派兩架飛機狂轟濫炸,接著用大炮轟擊。

    紅軍修築的碉堡工事幾乎全被炸毀,不得不放棄盤古隘,退守筠門嶺。

    4月下旬,陳濟棠又對筠門嶺發起大規模進攻。紅軍指戰員進行了英勇抵抗,仗打得很艱苦。

    筠門嶺終被粵軍占領,紅二十二師退守在筠門嶺與會昌中間地帶的站塘李官山一帶。

    陳濟棠進攻筠門嶺時,深懼駐粵東兵力抽調後,蔣介石嫡係乘虛突襲,便示意李揚敬誇大駐尋烏、筠門嶺地區紅軍人數,向蔣虛報。

    在尋烏、筠門嶺一帶的紅軍約有4000人(包括地方武裝),李揚敬卻虛報為1萬多人。

    此時,陳濟棠又增調第二軍第五師加入第二縱隊,名為加強前線作戰力量,實為增強粵東兵力,以防蔣軍突襲。

    陳濟棠部攻占筠門嶺後,蔣介石曾“傳令嘉獎”,並令陳“再接再厲、直搗會昌城”,但陳濟棠卻按兵不動,裹足不前。

    這時期,陳濟棠擺在粵東地區的兵力,幾乎占了粵軍全部兵力的一半。陳蔣勾心鬥角的尖銳化暴露無遺。

    鑒於蔣介石“中央軍”屢遭殲滅的教訓,以及紅軍行動迅速、難以摸清其真實情況等原因,陳濟棠親自為李揚敬製定了作戰原則:“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求有功,但求少受損失”。

    因此,李揚敬縱隊每天行軍不敢超過40華裏,使到達目的地後的部隊有充足時間構築防禦工事,對付紅軍夜襲。

    李揚敬還令其部下速戰速決,力求於當天結束戰鬥,避免夜戰。

    據李揚敬部的一位高級參謀回憶:該部計劃雖以進攻會昌城為目的,但李揚敬等絕沒有向會昌城進攻的企圖準備,之所以加上“向會昌城進攻”等字句,乃是虛張聲勢,以欺騙和敷衍蔣介石。

    李揚敬曾說:“支票盡管開,付錢就要考慮了。”由此可見其用意。

    占據筠門嶺的李揚敬第七師認為:要鞏固筠門嶺,必須“掃蕩”外圍。

    他常派一個加強營編成的支隊,向筠門嶺外圍地區“遊擊掃蕩”,極其猖狂。

    後被紅軍伏擊,全營被殲過半,營長亦被擊斃。

    從此,第七師就長期龜縮在筠門嶺防禦範圍內,不敢輕舉妄動。

    陳濟棠鬱鬱寡歡,惶惶然不可終日:一方麵,深懼蔣介石攻粵,喪失自己經營十載之半壁江山;另一方麵,又怕紅軍乘虛反擊,陷粵軍於兩麵作戰的不利境地。

    此時的陳濟棠,真可謂:進亦憂,退亦憂,心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