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94章粉墨登場④(1/2)

    到12月19日,張、楊仍無釋蔣之意,蔣介石又產生了被扣之初總以為死神已降臨的恐怖感。

    當中央軍空軍轟炸渭南時,他確實害怕,但眼下周恩來所率領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力主釋蔣,和平解決。張、楊確實無意置他於死地。

    他也開始認為何應欽的“討伐”並非沒有價值。

    於是,他見到宋子文後,私下指示道:“此時非迅速進兵,不能救國家脫離危險。”還交代應如何進兵方能大收實效。

    他反複告誡宋子文:“照餘之計劃,五日內可圍攻西安,則餘乃安全,雖危亦無所懼。”

    宋子文於21日返回南京後,即以蔣介石之意密告何應欽。何應欽遂又將停戰日期再延長4天。

    屆時如仍不得要領,東、西兩路“討逆”軍將按蔣介石的計劃合圍西安,壓迫張、楊就範,同時嚴防蔣介石被轉移出西安。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一反平日忍讓、謙和之態,表現出利令智昏的急切、焦躁。竟對宋美齡也敢那般粗暴,除了他反對國共合作抗日的頑固立場外,還有幕後那令他生畏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勢力。

    12月13日清晨,當西安事變的消息傳至東京時,日本當局先是頗為震動,繼而驚喜莫名。

    表麵上決定“目前應止於靜觀事態之演變,而避免積極行動”的方針,暗中卻積極慫恿何應欽挑起內戰,以便日本人坐收漁人之利。

    日本侵略者還通過韓複榘、宋哲元等人,主張殺蔣。

    但是,自蔣介石令何應欽停戰後,日本方麵對於是堅持“討伐”還是政治解決至為關切。

    有田外相於19日邀國民政府駐日大使許世英談話,聲稱如果南京政府在抗日聯共條件下與張、楊妥協,“日本決強硬反對”。

    日本首相廣田竟在樞密院會議上報告說,如果南京政府“與張學良以容共為妥協條件,日本則斷然抨擊。”

    麵對日本的外交壓力,何應欽要外交部長張群設法解釋,一再聲明他將以“討伐”、反共的決策處理一切。

    在國民黨政府已明令暫停軍事行動以後,何應欽在約見日本駐華大使川樾時,仍向日本表示“討伐”行動將按計劃進行,決不停止。

    和平解決的希望雖然在增大,但內戰的烏雲並未消散。

    由於西安釋蔣之事仍未談妥。宋美齡執意要飛西安。何應欽此刻也不便過分反對。

    於是,宋美齡、宋子文和戴笠一行於22日到達西安,表示願意在張、楊通電的“八大主張”基礎上進行談判。

    蔣介石提出他不出麵,由宋氏兄妹代表;談判所商定的條件,由他以“領袖人格”擔保,不作任何書麵簽字。

    經過周恩來等人在蔣介石與張、楊之間的疏通,23日,談判正式開始。

    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經張、楊同意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六項主張。

    經過兩天談判,雙方達成九項協議,其中包括“先將何應欽、張群、張嘉璈、蔣鼎文、吳鼎昌、陳紹寬趕走”,“組織過渡政府”的內容。這樣,西安事變終於比較圓滿地和平解決。

    自宋美齡等飛到西安以後,何應欽從西安方麵所獲得的情報都不利於他再下令“討伐”。

    盡管居正等人催促何應欽趕快出兵,但他感到大勢驟變,按兵不動。

    24日,蔣鼎文自西安飛抵洛陽,電告何應欽,張學良已向部隊下達護送蔣介石返南京的命令。蔣介石也命令何應欽撤兵。

    何已冷靜下來,下令進至陝甘的中央軍後撤1公裏,脫離接觸。

    25日下午5時15分,蔣介石乘坐的飛機在洛陽機場降落。不久,南京的何應欽就接到洛陽電話,謂蔣介石已安抵洛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