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75章紅軍東征歌(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東征勝利結束後,在陝北延川縣太相寺召開的慶祝大會上,毛主席在總結東征時指出:

    紅軍東征打了勝仗,喚起了人民,擴大了紅軍,籌備了財物。而從更長遠、更深刻的精神傳承角度去審視,東征不隻是中國革命的一張傳奇名片,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底片。

    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雖然率領陝甘蘇區軍民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三次“圍剿”,站穩了腳跟,創造了開展革命新局麵的條件,但是陝甘蘇區這個大本營麵臨的局勢還很嚴峻:

    紅一方麵軍隻有1萬餘人,蘇區麵積狹小,人口稀少,經濟落後,糧食和工業品缺乏,紅軍給養困難,擴軍很不容易。

    國民黨重新調集陝、甘、寧、綏、晉五省軍隊對陝甘蘇區進行“圍剿”,並加緊實行經濟封鎖和政治破壞。

    紅軍和蘇區的出路何在?

    1935年12月17日,在瓦窯堡會議上,飽嚐喪失根據地之苦的許多領導同誌,對此曾有過不同的意見:

    有的主張紅軍應當以鞏固陝甘蘇區為主,逐步向渭水以北發展,尋求與國民黨中央軍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作戰;

    有的主張往西,向寧夏求得發展;有的主張立即北出五原、包頭,與日軍爭先機,並可打通與蘇聯的聯係,取得國際支援。

    但毛主席主張紅軍應當乘全國抗日高潮的形勢,東渡黃河向山西發展,在發展中求得蘇區的鞏固。

    他在闡述這一主張時指出: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作戰,可以進一步北進綏遠或東進河北,爭取對日直接作戰,把國內革命戰爭同民族抗日戰爭結合起來,推動華北乃至全國的抗日運動新高潮;

    又可以避免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對峙,有利於同他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還可以威脅閻錫山的老巢,迫使其把入陝的晉綏軍調回山西,以緩解對陝甘蘇區的軍事壓力;

    山西人口稠密,物產豐富,便於紅軍擴大兵員,解決給養,建立抗日根據地。

    最終,會議接受了毛主席的主張。

    雖然瓦窯堡會議決議對紅軍發展的主要方向應放在東邊的山西和北邊綏遠等省的戰略方向已經確立,但不少人對東征山西到底是否妥當仍心存疑慮。

    為此,毛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為了保衛陝甘根據地,紅軍東征是“以發展求鞏固”的唯一抉擇。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36年3月20日至27日在晉西地區的上益千村、石口村、四江村、羅村等地流動中召開擴大會議,史稱晉西會議,再次確定了紅軍“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原則。

    晉西會議指出,目前以經營山西為主,也要準備在河北、山西、綏遠三省進行運動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