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33章紅二、六軍團的長征③(1/2)

    紅軍突入湘中,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他立即調整部署,以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大量投入中央軍嫡係部隊。

    蔣介石以兩個縱隊七個師為主力實施“追剿”,以兩個縱隊三個師又八個團進至沅江西岸進行堵截,以一個縱隊兩個師作為預備隊。

    並在湘鄂川黔蘇區配置兩個縱隊“清剿”紅18師和防止紅2、紅6軍團主力返回。

    國民黨軍部隊行動迅速,很快就形成了對紅2、紅6軍團新的包圍,力圖將紅2、紅6軍團消滅於沅江、資水之間。

    紅2、紅6軍團進入湘中之後,部隊分頭發動群眾,收攏過遲,當部隊集中時,國民黨軍已經大兵壓境。

    賀龍、任弼時等人研究後,決定立即按預定計劃退出湘中,向黔東地區轉移。

    同時決定:為了盡量調動和疲憊敵人,使敵主力遠離黔東地區,轉移行動采取了聲東擊西戰法,先向東南,再求西進。

    賀龍說:“敵人追來了。我們再拖他們一陣。我們兵分兩路向東南兜個大圈子,索性把這幫敵人全部吸引過來,讓他們跟在我們屁股後頭追,弄得他們人困馬乏,我們再掉頭去貴州。”

    12月11日,紅2、紅6軍團開始行動,連續九天向東南急進,擺出東渡資水的姿態。

    國民黨軍以為紅軍要重返湘鄂川黔蘇區,窮追不舍,隨著紅軍湧向湘東南。

    21日,紅軍到達高沙、洞門地區,突然轉而西進,在瓦屋塘受阻後,又改道南向,繞過國民黨軍主力,由遂寧、洪江間的竹舟渡渡過巫水,轉道北去。

    時值隆冬,大雪紛飛,紅軍在崇山峻嶺中忍受著寒冷和饑餓,兼程疾進,在江西街和托口渡過清水江,於1936年1月1日進至芷江以西的冷水鋪地區。

    1月3日和4日,紅2、紅6軍團以少數兵力繼續向北活動,迷惑敵人,主力集中於晃縣、龍溪地區,尋機打擊尾追之敵。

    5日,國民黨軍追擊部隊湘軍李覺縱隊三個師開始陸續渡過源江,逼近紅軍。

    賀龍等人決定,集中主力,爭取在運動中殲滅國民黨軍先頭部隊第16師。

    5日,紅軍在便水地區同國民黨軍一個旅遭遇,隨即展開攻擊,經一天多激戰,殲敵一部。

    但國民黨軍後續部隊接踵趕到,戰鬥形成僵持。

    賀龍立即下令部隊於7日拂曉撤出戰鬥,繼續向西北轉移。

    紅軍在田心坪殲滅黔軍一個營,衝破攔阻,於1月9日和12日先後占領江口、石阡,進入黔東地區。

    在此期間,留在湘鄂川黔蘇區內執行掩護任務的紅18師,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下,與敵七個師又三個旅的兵力進行了一個多月艱苦卓絕的戰鬥。

    在完成牽製敵人、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後,突出重圍,進到黔江、酉陽地區。

    後迭遭激戰,經秀山、鬆桃縣境,於1936年1月11日到達江口,同主力勝利會合,並恢複紅6軍團建製。

    紅2、紅6軍團以靈活的作戰行動,勝利地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到達黔東地區,完成了戰略轉移的預定任務。

    但預定在黔東地區創建新根據地的設想卻難以實現。

    紅軍剛剛到達石阡、江口地區,國民黨軍“追剿”軍十五個師就陸續圍攏而來,北截西堵,東、南進攻,形勢再度緊張。

    同時,這一地區地瘠民貧,經濟落後,山大穀深,也不利於部隊久留和進行運動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