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09章特殊任務⑤(1/3)

    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訪查,胡杏兒雖然沒有見到一位遊擊隊的負責人,但卻掌握了第一手有關各地遊擊隊戰鬥的材料。

    返回富城後,她將這些材料上交到黨組織,為黨組織認識閩浙皖贛的遊擊戰爭提供了翔實的依據。

    一年後的1937年,上級黨組織就根據這些材料,派出代表上山與各遊擊隊領導人接洽,傳達黨中央商討共同開赴抗日前線的事宜。

    而在這些材料中,還包括活躍在閩西的紅軍遊擊隊。

    閩西是南方三年遊擊戰爭的重要區域,是中國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戰略支點。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中共閩西地方組織和紅軍遊擊隊在黨的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創建了閩西南遊擊根據地。

    三年遊擊戰是閩西開展革命戰爭以來最艱苦、最複雜的階段,也是閩西黨組織和人民經受嚴峻考驗並且獲得重大勝利的階段。

    1937年2月7日,毛主席在延安聽取了方方代表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匯報閩西南三年遊擊戰爭的情況後,讚揚說:

    “你們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保留了這麽多幹部,保留和發展了部隊,保留了20萬畝土地,保衛了蘇區廣大群眾的利益,這是偉大的勝利。你回去問候張、鄧、譚各同誌好,你告訴他們,你們三年的苦鬥有很大的功績。”

    的確,閩西三年遊擊戰取得的成績,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功不可沒。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1935年2月,留守的中央分局組織九路突圍,實行分散遊擊發展策略。

    突出重圍的鄧子恢與從贛南向永定轉移的由陳潭秋、譚震林率領的紅24師一個營不期而遇。

    鄧子恢和他們一起率領這支精幹部隊向永定突圍。

    3月下旬,與張鼎丞指揮的隊伍在永定縣仙師大阜村會合,然後合力衝破了追襲之敵的包圍圈,轉移至該縣的溪南地區。

    鄧子恢和陳潭秋來到閩西,帶來了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新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分局的決定。

    1935年4月12日在永定西溪赤寨村主持召開閩西南黨政軍領導幹部聯席會議,(即赤寨會議)。

    陳潭秋代表中央分局傳達了黨中央給中央分局關於“立即改變你們的組織方式與鬥爭方式,使之與遊擊戰爭的環境相適合”的電報指示精神。

    會上分析了敵人占領中央蘇區以後的形勢,指出必須糾正“左”傾錯誤的影響。

    會議研究確定了黨在閩西南鬥爭的基本方針和任務,決定把閩西軍政委員會改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由張鼎丞任主席。

    為了便於指導閩西各地遊擊戰爭,並避免領導人過分集中而發生意外損失,軍政委員會的幾位主要領導人分散到各遊擊根據地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