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07章特殊任務③(1/2)

    1935年8月,贛東北通往浙江的公路上塵土飛揚,一支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部隊正在日夜兼程地趕路。

    這是日後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在中央軍裏都是數一數二的精銳。黃維、胡璉、霍揆章、闕漢騫等國軍名將,此時也正在這支部隊服役。

    他們的目的地並不是抗日戰場,而是浙西南的紅軍遊擊隊。

    粟裕、劉英率領的挺進師進入浙江後,根據地建設得蒸蒸日上,浙江省主席黃紹竑和保安處處長宣鐵吾數次追剿都铩羽而歸。

    粟裕等人頗有些得意忘形①,主動出擊搞了個“八一大示威”,甚至夜襲大城市衢州,動靜太大,驚動了南京城裏的蔣委員長。

    老蔣怎能容忍紅軍在自己的老家撒野,一紙調令,羅卓英率數萬大軍殺入浙江。

    他吸取蔣介石在江西的先進經驗,下車伊始就下令築起前後兩道碉堡線,步步推進。

    雙方人數差距太大,遊擊隊即使集中全部兵力攻敵一點也不占優勢,遊擊戰的老辦法不管用了,作戰會議上,眾人一籌莫展,隻能將期盼的眼光投向粟裕。

    粟裕沉吟片刻,斬釘截鐵地說:敵進我進!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粟裕留下兩個縱隊,自己率領主力乘著夜色,強渡龍泉河,神不知鬼不覺地跳出包圍圈,直逼浙閩邊境,並在那裏攻城略地,聲勢可謂是轟轟烈烈。

    誰知羅卓英竟不上當,隻派出了五個團,剩下幾十個團依舊牢牢盯住包圍圈中的兩個縱隊。

    他的部隊進山搜捕時,往往到處燒殺搶掠,對於被捕的遊擊隊員乃至無辜群眾,不是殘殺就是活埋,一時間作為人文之地的江南山區人頭滾滾。

    在敵人殘酷的攻擊下,留在包圍圈中的紅軍兩個縱隊官兵大半犧牲,直到八個月後,“兩廣事變”爆發,羅卓英奉命撤圍而去,僅存的少部分人才逃出生天。

    粟裕、劉英於當年10月抵達閩東,和葉飛遊擊隊會師。

    從1935年2月開始,一直到全麵抗戰爆發,粟裕率領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遊擊,與數量龐大的國民黨軍周旋,鬥爭環境極其艱苦。

    在1936年底,國民黨軍將領劉建緒走馬上任“閩贛浙皖邊區主任公署”後,雄心勃勃地調兵遣將,對遊擊隊進行拉網式的“清剿”。

    麵對“西安事變”後國民黨采取的“北和南剿”策略,粟裕遂采用敵進我進、易地而戰的遊擊戰術和敵軍兜起了圈子。

    不過,要在國民黨軍數量絕對占優的包圍圈中穿梭,即使粟裕藝高人膽大,也常常險象環生。這是他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刻。

    一日,粟裕率隊渡過兩岸峰巒疊嶂的飛雲江,夜幕降臨,粟裕下令安營紮寨,一行人在江邊的半山腰歇腳。

    忽然,一陣“噠噠噠”的槍聲打破寂靜,隻見山頂上燈火通明,原來敵軍竟避開哨兵,悄悄地摸到山頂上來了。

    前有滔滔江水攔路,後有追兵居高臨下,粟裕一咬牙:跳!

    江水非常湍急,粟裕奮力向前遊。

    忽然,一個大漩渦卷過來,沒過了他的頭頂,他掙紮了幾下,沒什麽用。

    慌亂中也不知抓到什麽,終於掙脫出來——原來是身後戰士遞過來的雨傘柄救了他。

    遊過河後,身後的敵人居然也涉河追擊。

    粟裕和戰士們互相幫忙,一個在前麵拉,一個在後麵推,攀上陡峭的石壁,在懸崖高處屏聲靜氣,聽著山腳下敵軍的腳步走遠才鬆了一口氣。

    又有一次,粟裕正帶隊“截尾子”,打得一個排的敵軍潰不成軍。

    所謂“截尾子”,是指靜待國民黨軍大部隊通過岔路口後,移動路標,將掉隊的小股敵人誘入包圍圈中,一舉殲滅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