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96章血戰馬家軍③(1/2)

    此時陳昌浩也知大勢已去,急電中央請求增援。

    毛主席得知西路軍的慘況後心急如焚,西路軍部隊是紅四方麵軍的主力,共產黨還要依靠著他們打天下呢!

    毛主席急忙致電正與國民黨談判的周恩來,要他出麵請求蔣介石下令讓馬步芳停止進攻西路軍。

    同時電令前方的彭德懷、劉伯承等將領,命立即抽調紅軍部隊組成援西軍,以劉伯承為司令員,克日西渡黃河以解西路軍之危。

    可是,蔣介石想消滅紅軍還來不及,怎麽會讓自己的部下停手呢?馬步芳更是純粹的地方軍閥,他不管是什麽軍,侵入他的地盤就是不行。

    而援西軍雖於2月27日組成,可渡河、造船、長途行軍都需要時間,起碼要1個月才能與西路軍會合,無論如何來不及了。

    西路軍在倪家營子日夜血戰,犧牲消耗巨大,援軍又久盼不至,再也堅持不住了。

    3月5日,西路軍乘夜向祁連山突圍。馬步芳則嚴令馬家軍,務必將紅軍趕盡殺絕!

    3月8日,西路軍進至了臨澤以南的三條流溝地區,馬家軍尾隨而至,殘酷的戰鬥又展開了。

    紅軍被馬家軍分隔包圍在三條低窪的古流水溝裏,以大刀、木棍頑強拚殺,每天都要承受馬家軍的數次猛攻。

    馬家軍發現紅30軍人最多,也最能打,就重點向他們進攻。

    30軍將士與馬家軍苦苦纏鬥,無數在雪山草地中都沒有倒下去的戰士,在這裏倒下了。

    30軍政委李先念親自上陣指揮,而最英勇的88師師長熊厚發則在混戰中被打斷了左臂。

    三條流溝裏的血戰一直持續到了3月11日夜裏,西路軍總部集合各部人馬互相接援,殺出重圍向祁連山口的梨園口退去。

    雄偉的祁連山橫穿河西走廊,而梨園口則是進入山穀的一個關口。

    徐向前命紅9軍政委陳海鬆帶9軍餘部1000餘人把守關口,掩護西路軍總部及傷員向山中轉移。

    馬家軍很快圍攻上來,陳海鬆帶領9軍將士衝出陣前,揮舞大刀奮勇禦敵。

    馬家軍人多勢眾,騎兵部隊往來奔襲,輪番進攻。紅軍戰士筋疲力盡,仍苦戰不退,最後全部犧牲。

    陳海鬆,這位被朱德稱為“極有前途和希望”的紅軍將領也戰死沙場,年僅29歲。

    9軍全部傷亡後,30軍又衝上來堵住敵軍。為了掩護總部和傷員轉移,30軍將士同樣血濺沙場,以無畏的奮勇精神殊死戰鬥,在打光了全軍的2個主力團後,終於擊退了馬家軍。

    西路軍全軍陸續匯合到了祁連山中的康龍寺地區,而婦女獨立團則在轉移路上被馬家軍截斷,全部覆滅。

    3月12日夜,陳昌浩、徐向前再次向中央告急。中央回電要西路軍化整為零,輕裝突圍。

    關於紅軍西路軍失敗的原因,曆來爭議不斷,極為複雜,可以寫成大部頭專著。

    從戰術上說,紅軍主要是步兵,勞師遠征,缺糧少彈,火力薄弱,沒有後援,這是極為不利的軍事因素。

    而盤踞青海、甘肅地區的軍閥馬步芳、馬步青則是坐地戶,手下有十多萬正規軍和民團,武器裝備及彈藥充足,又熟悉地形,掌握地方錢糧資源,與紅軍相比占有很大優勢。

    特別一提的是,馬家軍有非常強悍的組織力,素以騎兵厲害而著稱,作戰風格野蠻殘忍,在對外征伐時極為驍勇。

    如此一來,紅軍以弱勢步兵對抗強大騎兵,在火力上又居於劣勢,戰鬥中的悲壯慘烈就可想而知了。

    下麵通過兩場著名戰鬥來進一步了解一下步兵血戰騎兵的艱難和無奈。

    1936年11月中旬,西路軍所轄紅9軍占領河西走廊要衝古浪城。馬家軍很快糾集3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和4個民團共1萬餘人圍攻上來,同紅9軍6000餘人展開激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