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93章紅四方麵軍②(1/2)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一部在甘肅省西北部,與國民黨軍馬步芳、馬步青等部進行的作戰。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按預定作戰計劃,組織寧夏戰役。

    命令紅四方麵軍一部先行西渡黃河,控製五佛寺渡口,並向中衛、定遠營方向活動,準備配合紅軍第一方麵軍從靈武、中衛段渡黃河,共同進行寧夏戰役。

    10月20日開始,蔣介石調集10多個師由南向北大舉進攻紅軍。

    據此,中共中央軍委於25日提出,今後作戰第一步重點集注意力於擊破南線之國民黨軍,第二步重點集注意力於向北。

    具體規定紅四方麵軍的兩個軍先行渡河。其餘部隊集中阻止南線來犯的國民黨軍。

    24日晚,紅30軍(軍長李先念、政委程世才)在甘肅省靖遠縣之虎豹口(今河抱口)渡河成功。

    26日至30日,紅9軍(軍長孫玉清、後為李聚奎)和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及紅5軍(軍長董振堂)也相繼渡河。

    渡河總兵力達2.1萬餘人。

    28日為加強對各部紅軍的統一指揮,中央軍委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劉伯承為參謀長。

    30日,下達海(原)打(拉池)戰役計劃,在南線重點打擊國民黨胡宗南部。

    紅四方麵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卻令紅4、紅31軍調離前敵總指揮部指定的作戰位置,海打戰役計劃落空。

    11月初,南線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已打通增援寧夏的道路,隔斷河東紅軍主力與河西紅軍的聯係,寧夏戰役被迫中止。

    這時河西紅軍已占領一條山大部村寨和五佛寺、打拉牌一線。

    此時,紅四方麵軍指揮部致電中央軍委和紅軍總部,提出所在部隊地處人煙稀少,糧缺水鹹,大部隊不便久停。建議若主力不能迅速渡河,河西部隊決先向大靖、古浪、平番、涼州行進。

    11月3日,中央軍委電複河西部隊,所部主力西進占領永登、古浪之線,但一條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

    5日,張國燾致電河西部隊,指令他們以消滅馬步芳部為主要任務,獨立開展一新局麵,首先占領大靖、古浪、永登地區,必要時應迅速占領涼州地區。

    6日,河西部隊向中央軍委提出《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準備放棄一條山、五佛寺渡河點,向大靖、平番、古浪、涼州前進。

    張國燾當日批準了這一計劃。

    9日,河西部隊開始西進。

    但在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複電紅軍總部和紅四方麵軍,河西部隊稱西路軍,以陳昌浩、徐向前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

    9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率第5、第9、第30軍及騎兵師、特務團、教導團、婦女團等,由鎮虜堡、打拉池、鎖罕堡一帶分路向西出動。

    此後,西路軍在甘肅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營子等地區,同馬家軍(指馬步青、馬步芳部)的優勢兵力進行了4個多月的英勇作戰,共斃傷俘馬家軍約2萬人,但西路軍也遭到嚴重損失。

    1937年3月中旬,終因力量懸殊,西路軍歸於失敗。餘部不滿3000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