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91章黃麻起義(1/3)

    1927年11月13日,中國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攻打黃安縣城。

    這次史稱的“黃麻起義”,打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起義後,正式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組建了工農革命軍鄂東軍。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地區即逐漸有了共產黨的影響和活動。

    1925年秋冬,隨著大革命的發展,黃、麻兩縣分別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和共青團特別支部。

    1927年春,兩縣黨的特支改為中共縣委,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迅速發展,共產黨員發展到90餘人,加入農協的會員達18萬人,另建有兩支共300餘人的農民自衛軍。

    同年4月和7月,蔣介石、汪精衛公開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黃、麻兩縣黨組織依靠廣大群眾和掌握的農民自衛軍武裝,同當地的反動勢力進行堅決鬥爭,培養和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

    9月,中共黃安、麻城兩縣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及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舉行了秋收起義。

    但由於缺乏領導起義的經驗,沒有及時建立革命政權和革命軍隊,加上國民黨軍第30軍一部的進擾,不久,起義陷於停滯。

    10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得知黃麻兩縣尚有相當數量的武裝力量和很好的群眾基礎,遂先後派符向一、劉鎮一、吳光浩、王誌仁等到黃、麻地區加強起義的領導。

    這些同誌到達黃麻後,即成立了以符向一為書記的中共黃麻特別區委員會,組成了以潘忠汝為總指揮的黃麻起義指揮部,積極進行起義的準備。

    11月3日,黃麻特委在七裏坪召開會議,決定以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為骨幹,群眾武裝予以配合,首先奪取黃安縣城。

    13日,起義開始,總指揮部調集黃安農民自衛軍全部,麻城農民自衛軍2個排及七裏坪、紫雲等區農民義勇隊千餘人,組成攻城隊伍。

    另將麻城農民自衛軍1個排配置於黃(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擔任警戒,以防河南省光山縣紅槍會進擾。

    晚10時,起義隊伍在廣大農民群眾的配合下,由七裏坪向黃安城進發。

    14日淩晨,攻城隊伍由城西北攀梯而上,奪占北門,旋即攻入城內,占領縣政府、警察局,全殲縣警備隊,活捉縣長等官吏及土豪劣紳10餘人,繳獲步槍30餘支,子彈90箱,控製了全城。

    後獲悉國民黨軍第30軍1個團正向黃安開進,為避敵鋒芒,攻城隊伍當日撤回七裏坪。進占黃安城的國民黨軍懼怕起義隊伍再次進攻,乃於次日晚棄城退走。

    18日,黃安縣農民政府成立,曹學楷任主席。

    接著,中共黃麻特委根據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將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及趕來配合起義的黃陂縣農民自衛軍一部共300餘人,組成工農革命軍鄂東軍。

    鄂東軍下轄第1、第2路。潘忠汝任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

    11月27日,黃安反動勢力勾結國民黨軍第30軍獨立旅400餘人,進犯黃安城。

    鄂東軍一部在人民群眾協助下,將其擊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