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79章兩廣事變⑤(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兩廣事變”中,將陳濟棠置於絕境的是第一軍軍長餘漢謀的倒戈。

    促使餘漢謀投奔南京的原因有二:一是餘漢謀與陳濟棠早年就有積怨。

    1929年(民國十八年)的兩次粵桂戰爭中,陳濟棠曾以餘勾結徐景唐和李宗仁、白崇禧,並有私存槍械,擅權貪財等罪狀,對其軟禁,撤掉餘第一旅旅長之職,餘部對此不滿,這是餘倒陳擁蔣的潛因。

    二是蔣介石對陳部屬長期進行分化收買的結果。

    早在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在江西“圍剿”紅軍時期,蔣介石就通過陳誠手下幹將上官雲相(餘漢謀的妻舅),與在贛南“剿共”的餘漢謀來往甚密,對其進行收買活動,所以餘漢謀早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6月間,餘漢謀奉陳濟棠電召赴廣州商量反蔣時,已經暗裏進行倒陳擁蔣的準備,與鄧龍光、李漢魂、莫希德等將領密謀反陳。

    7月5日,餘漢謀從廣州回到大餘,立即召集他的3個師長及軍部幕僚開會討論對策,會議決定回師倒陳擁蔣。

    會後,餘漢謀致電蔣介石,報告陳抗日反蔣的計劃。

    7月7日,餘漢謀在上官雲相陪同下乘飛機到南京,向蔣介石表示願意受命收拾粵局。

    蔣立即委餘為第四路軍總司令,統轄廣東軍隊,迅速回粵倒陳,除撥給軍費200萬元外,另給臨時活動費100萬元。

    餘於7月9日致電粵軍各將領,要求他們服從南京,號召粵軍內部反陳勢力行動起來。

    餘漢謀倒戈擁蔣,使“兩廣事變”形勢急轉直下,陳濟棠被迫采取應急措施。

    7月8日、9日兩天,陳濟棠召集何犖、張達、陳維周、黃光銳、陳章甫等親信開會,決定縮短防線,加強北江防務。

    並命令第二軍第四師師長巫劍虹率部撤出原駐地韶關,退至大坑口,控製由北南下的咽喉。

    桂軍一師由梧州東下轉赴北江,海軍艦隊集中黃埔待命。

    7月10日,粵桂雙方在廣州達成兩項協議:(一)成立第一、四兩集團軍的聯合司令部,粵桂兩軍協同作戰;(二)粵軍采取內線作戰部署。

    15日,西南政治委員會委任陳濟棠為抗日救國軍第一、四兩集團聯軍總司令,李宗仁為副司令。兩廣采取應變措施,竭其全力挽回危局。

    是日,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在南京開會,蔣介石在會上發表演講說:“最近兩粵運動,揭櫫對外之旗幟,搖動統一之根本,使國家於憂患痛苦之中,增分崩離析之懼。”

    他還說:“廣東軍事當局,即已首唱異議,自由行動,破壞黨國紀律,搖動革命根基,雖經中央苦心之容忍,仍無悔悟之表示,律以國家之紀綱,宜為國民所不恕。”

    7月13日,蔣又在中央紀念周上說:“我們也要有整飭紀綱,維持統一的決心和勇氣,負起責任來,弭亂定變,決不能因外患嚴重而放棄平定內亂的工作;決不可因顧慮外患之壓迫,就聽少數地方軍人破壞紀律,自由行動。”

    當天,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通過決議,撤銷國民黨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務委員會。

    蔣介石又以軍事委員長名義發布命令,取消第一、四兩個集團軍,並對陳濟棠、李宗仁采取分化政策,任命李宗仁、白崇禧為廣西省綏靖正、副主任,免去陳濟棠本兼各職,命餘漢謀為廣東綏靖主任兼四路軍總司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