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77章兩廣事變③(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加劇,中國的政治形勢也十分複雜。

    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借機“蠶食”各地方實力派,引起各地方實力派的強烈反彈。

    1936年6月,廣東陳濟棠和廣西李宗仁、白崇禧等在廣州召開會議,發表通電,並成立軍事委員會和抗日救國軍,宣布北上抗日反蔣。

    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其北上抗日的要求,並派共產黨員與之聯係訂立抗日救國協定問題。

    同時,中共提出和平解決兩廣事變,以利抗日救國的建議,得到了很多黨派和民主人士響應。

    6月初,兩廣事變的發動者聯合出兵湖南。

    然而在蔣介石的收買下,9月,陳濟棠因部下倒戈下台;李宗仁、白崇禧停止行動,兩廣事變結束。

    那麽,這個事件本身有些什麽玄機呢?它與本年在西安發生的“雙十二事變”有些什麽聯係呢?

    李宗仁於5月20日飛抵廣州,與陳濟棠商議兩廣聯合行動。兩廣方麵為抗日反蔣著手軍事部署。

    白崇禧與陸軍少將、高級參謀劉斐到粵桂邊境視察地形,並擬定出作戰計劃:

    對福建和貴州方麵采取守勢;對江西、湖南方麵采取攻勢;粵軍主力集中在全州、桂林地區,準備進攻湖南,並在粵桂兩省與各鄰省的邊境地區構築防禦工事。

    兩廣方麵的兵力如下:陳濟棠的第一集團軍,原有三個軍,軍長餘漢謀、陳濟棠、李揚敬,副軍長李振球、張達、黃廷禎。

    每軍三個師,師長是莫希德、葉肇、鄧龍光、巫劍虹、李振良、李漢魂、黃質文、張瑞貴等。

    另外有一個獨立師,師長黃任寰;一個教導師,師長繆培南;一個獨立旅,旅長陳章;一個警衛旅,旅長陳漢光;四個警衛團及財政廳的兩個特務營。

    事變時,又以原來的獨立師和教導師為骨幹,擴編為四、五兩個軍,以黃任寰、繆培南為軍長。

    粵軍共有七十個團,共計二十萬左右的兵力。

    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有兩個軍,第七軍軍長廖磊,第十軍軍長夏威。

    臨時又擴編兩個軍(包括十九路軍的翁照垣師)。另外有作戰能力的廣西民團九十九個大隊,共計約有十多萬兵力。

    兩廣兵力總計,陸軍有三十萬人以上,空軍有廣東六個中隊,司令黃光銳;廣西三個中隊,司令林偉成;海軍有廣東江防艦艇數十艘,司令張之英。

    除此之外,陳濟棠等還積極聯絡日本,作為外援。日本給他們提供步槍、平射炮及機關槍,繼運到軍械零件,又運到兩批飛機共60架,隨來兩批飛行員共60餘人。隨後又來了日本軍事顧問100餘人,當時分住廣州西堤各大酒店。

    他們分赴東江及北江視察工事,還有二三十人視察天河機場。

    當時,機場人員不知底細,誤為日本人來接收飛機場,不禁嘩然,引起一場虛驚。

    在起兵前的會議上,陳維周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自己與日本駐粵領事接洽情況,並說兩廣方麵的策略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已取得日本軍方諒解,願意支持兩廣的行動。

    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以中國國民黨西南執行部的名義,於5月27日發出“反對日本增兵華北”的通電,打響“兩廣事變”的信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