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71章巾幗英雄①(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甘肅省臨澤縣東郊大少河南岸,矗立著西路軍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碑的正麵是徐向前元帥書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烈士永垂不朽”的題字。

    碑背麵的碑文記載了烈士的英勇壯舉——“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部及所屬五軍、九軍、三十軍萬餘人進入臨澤縣境內遭國民黨馬步芳部隊圍截,在蓼泉、倪家營、西柳溝、梨園口等地浴血奮戰七十餘天,數千烈士壯烈犧牲。為緬懷英烈、慰藉忠魂,激勵在世、啟迪後代,特樹此碑。”

    在烈士紀念館內,陳列著西路軍在臨澤的戰鬥史和烈士們的遺物——槍管、大刀、馬尾手榴彈、子彈、飯桶、飯罐、照片。

    一幅幅大型的畫麵,一張張史跡般的文字,展現出西路軍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壯戰鬥場麵和艱難的戰鬥曆程。

    中國西北版圖上,有一條狹長的走廊,它南倚祁連山,北臨戈壁沙漠,這就是位於甘肅境內的河西走廊。

    1936年冬到1937年春天,一支兩萬一千八百人的精銳部隊就在這條走廊中間穿行。

    短短五個月之內,這支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最終隻存活四百餘人。

    在這支部隊裏,有一支中國紅軍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女性軍人建製部隊,這就是由1300多名女戰士組成的婦女先鋒團。

    當年,她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

    這是紅軍史上最悲慘的一支軍隊,是由於中央戰略指導錯誤釀成的屈辱,是鮮為人知的一段曆史。

    它同時還成為我黨曆史上塵封了半個世紀無人敢涉足的一個禁區。

    在極其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她們不僅缺少武器彈藥,還缺衣少糧,甚至連基本的生活也不能保證。

    她們沒有後勤保障,可憐女戰士來月經的時候,沒有任何東西可用,隻能用沙子來墊。

    婦女抗日先鋒團的前身是川陝根據地赫赫有名的婦女獨立師,但是在長征路上,這支部隊遭受到巨大的損失,一個師縮成了一個團。

    不過盡管如此,西路軍組建的時候,她還是西路軍的一支主力,是西路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對這支隊伍我們所知甚少。這不僅是因為西路軍最後以慘烈的失敗而告終,還是因為女子獨立團,或者被打散了,或者很多人犧牲了,或者很多人流落在河西走廊了。

    一句話,人們已經很難知道她們當時所遭受的苦難了。

    這支由團長王泉媛、政委吳富蓮、特派員曾廣瀾領導的隊伍,是紅軍史上絕無僅有的大規模婦女武裝,全團轄3個營9個連。

    她們中很多人曾隨紅四方麵軍翻雪山過草地,在長征路上征戰,在死亡邊緣徘徊過。

    她們在西征的最後關頭,擔任了執行中央軍委命令、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任務,幾乎憑借血肉之軀引開了敵人。

    她們失敗後,又在馬匪的淫威下抗爭,九死一生,身陷絕境,苦苦尋覓著中央和紅軍。

    而他們的遭遇也比普通的西路軍男戰士要苦難得多。

    今天,我們從不多的史料中苦苦尋覓,才漸漸知道了她們當時也像男紅軍一樣英姿勃發、叱吒風雲!

    西路軍西渡黃河後,婦女抗日先鋒團首戰吳家山,接著取得一條山大捷,接著又取得堅守永昌城、攻克高台、山丹城的偉大勝利。

    尤其是高台守衛戰,何其壯烈!

    1937年1月20日,馬家軍向高台縣城發動進攻,婦女團第3營與堅守高台的第5軍的將士們並肩戰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