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2章 土城戰役②(1/2)

    土城戰役是發生在1935年1月下旬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場惡仗。

    遵義會議後,紅軍分三路向赤水河以東地區推進。

    毛主席在向土城鎮行軍途中,見這一帶道路兩邊皆是山穀,便同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蹉商,如果追兵孤軍深入,紅軍可以在土城以東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川軍郭勳祺師,保障下一步順利北渡長江。

    這場戰鬥是毛主席提議而由紅軍總部決定的,以紅三、紅五軍團為參戰主力部隊。

    1月28日,戰鬥打響後,由於紅軍攻勢淩厲,川軍遭到重創;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紅軍也出現了不少傷亡。

    經過連續幾個小時激戰,紅軍沒有取得較大戰果。

    後來從抓獲的俘虜番號中才發現,原來的情報有誤,敵軍不是四個團六千多人,而是六個團一萬多人。

    不僅情報有誤,而且對川軍的戰鬥力也估計不足。以前紅軍沒有與川軍打過仗,以為川軍也像黔軍和滇軍一樣的窩囊。

    紅軍的偵察員報告指揮員:敵人的後續部隊馬上趕到。

    形勢對紅軍越來越不利了。

    紅軍總部立刻派陳賡、宋任窮率領軍委縱隊幹部團上前增援,朱德總司令也親臨前線指揮。

    幹部團在陳賡的指揮下猛打猛衝,穩住了陣腳。

    此時原已北上進攻赤水城的紅一軍團也回師增援,鞏固了陣地。

    這一仗沒有殲滅土城附近的川軍。

    還是在遵義會議上,劉伯承、聶榮臻在會上提議:我們打過長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據地。

    聶榮臻認為:“四川條件比貴州要好得多。從我到貴州看到的情況,這裏人煙稀少,少數民族又多,我們原來在貴州又毫無工作基礎,要想在這裏建立根據地實在是太困難了。而到四川,一來有四方麵軍的川陝根據地可以接應我們,二來四川是西南首富,人煙稠密,隻要我們能站穩腳跟,就可以大有作為,三來四川對外交通不便,當地軍閥又長期有排外思想,蔣介石想往四川大量調兵不容易。”

    會議接受了這兩位四川籍將領的建議。

    19日,中央紅軍3.7萬餘人從貴州遵義南北地區出發,分三路縱隊向川黔交界的赤水方向急進,踏上這條北上的捷徑。

    20日,中革軍委下達了《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指出:“我野戰軍目前基本方針,由黔北地域經過川南渡江後轉入新的地域,協同四方麵軍,由四川西北方麵實行總的反攻”,“以粉碎敵人新的圍攻,並爭取四川赤化”。

    同時,規定中央紅軍當前的任務是:

    1.由鬆坎、桐梓、遵義地域迅速轉移到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過赤水,奪取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之線的各渡河點,以便迅速渡江。

    2.消滅和驅逐阻我前進之黔敵與川敵,盡力遲滯和脫離尾追與側擊之敵。

    3.在尾追之敵緊迫我後,而我渡赤水與渡長江發生極大困難,不能迅速渡河時,則應集結兵力突擊尾追之敵,消滅其一部或多部。

    4.在沿長江為川敵所阻不得渡江時,我野戰軍應暫留於川南地域進行戰鬥,並準備渡過金沙江,從敘州上遊渡河。

    四川軍閥劉湘為保守地盤,采取北守南拒的兩麵作戰計劃,急調川軍11個旅又4個團,組成以潘文華為總指揮的“四川南岸剿匪軍”,向川黔交界的習水、赤水推進,迎擊中央紅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