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26章 古柏烈士①(1/2)

    在漫長而艱苦的革命鬥爭曆程中,信豐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為贏得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眾多先烈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了令人震撼的紅色故事。

    其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在自己親人遭到殺害,個人蒙受了冤屈時,從不抱怨,堅守信念,表示了“堅決跟黨走”的決心。

    而麵對敵人的刑訊威逼,卻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又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堅貞不屈的品質。

    他就是信豐籍革命烈士曾紀財。

    曾紀財,1908年出生於信豐牛頸鄉一個農民家庭。

    曾紀財從小勤奮好學,9歲讀完了私塾,17歲在贛州完成高中學業。1929年前後,他投身於革命事業,並在鬥爭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臘月,國民黨滇軍第三十四旅六十八團在信豐瘋狂鎮壓革命。

    曾紀財一家都是革命積極分子,自然首當其衝。國民黨軍將他家洗劫一空,隨後又傳來父親曾傳、妻子王丁珠被害的消息。

    接連不斷的不幸遭遇,並沒有使曾紀財屈服,反而把他磨礪得更加剛強和堅毅。在血與火的歲月裏,年輕的曾紀財與敵人展開更加英勇的鬥爭。

    由於他的堅定的革命鬥誌和無畏的勇氣,他在革命鬥爭中迅速地成長起來。

    1933年,曾紀財調閩西任中共代英縣委書記。由於不滿意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做法,結果受到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

    1933年底,曾紀財被無端打成“機會主義分子”,撤銷一切職務,送往勞動改造,受到不公正待遇。

    可他從不抱怨,默默承受著委屈,咬緊牙關,繼續革命,從不灰心。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曾紀財與黨組織失去了聯係。為了能繼續革命,他在白色恐怖中四處尋找黨組織,最後打聽到中央紅軍的留守部隊在贛南堅持遊擊戰爭的消息。

    贛南是他的家鄉。曾紀財曆盡千辛萬苦,最後於1935年3月,終於在於都上坪山區,他找到了項英、陳毅,並向他們表達了“堅決跟黨走”的堅定立場。

    項英和陳毅對曾紀財都非常熟悉,對曾紀財的遭遇深表同情。他們熱情歡迎曾紀財回到革命隊伍中來繼續革命。

    就在贛粵邊紅軍三年遊擊戰爭中,曾紀財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5年3月,陳毅和項英決定向贛粵邊的信豐油山突圍,由於曾紀財對當地情況很熟,就由他帶路前往。

    曾紀財帶著項英、陳毅先是在大山裏藏了7天,然後下山在信豐河邊找到了一個醫生。

    這個醫生是他的一個遠房親戚,他願意幫助曾紀財他們過渡口。

    項英和陳毅一行要去油山,王母渡是必經之敵。

    1935年3月中旬,他們在這個醫生的幫助下,混在老百姓裏麵,渡過了王母渡,到了曾紀財的家鄉一一牛頸鄉。

    這個時候的牛頸鄉己是一片白色恐怖,反動派的“清剿”使得曾經紅火的蘇區一片蕭條。

    後來他們又曆盡艱苦,幾經輾轉,在曾紀財的帶路下,陳毅和項英終於在4月初到達贛粵邊遊擊區的中心信豐油山。

    從此以後,他們直接領導和指揮贛粵邊的遊擊戰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