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10章 紅九軍團(1/2)

    1934年5月15日,紅五軍團①的編製有所改變。原來的少共國際師劃入紅一軍團,而把紅七軍團三十四師調入紅五軍團。

    1934年10月,中革軍委重新任命紅五軍團領導班子。

    董振堂任軍團長,李卓然任軍團政委,陳雲為中央駐五軍團代表,劉伯承任軍團參謀長。突圍轉移時全軍團約12100人。

    突破湘江蔣介石笫四道封鎖線時,紅三十四師大部壯烈犧牲,而紅八軍團僅剩1000餘人。

    12月13日,中革軍委撤銷紅八軍團番號,剩餘部隊補入紅五軍團。羅榮桓調紅五軍團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職。劉伯承調回中革軍委任總參謀長,陳伯鈞繼任紅五軍團參謀長。

    長征中,紅五軍團的行軍序列一直在最後,主要負責抗擊敵軍追兵,掩護紅軍主力北上。

    一路上,紅五軍團以頑強的阻擊和悲壯的犧牲為自己贏得了聲譽。

    “鐵流後衛”成為紅五軍團的另一稱呼。

    紅軍隊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紅一軍團打先鋒,攻無不克;紅五軍團殿後,守無不固。”

    在湘江血戰中,紅五軍團竭力阻擊數倍於己的追兵,不顧自己時刻麵臨與主力失去聯係,甚至全軍覆滅的危險,擊退並遲滯了國民黨軍隊的行動,保證了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的安全,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湘江戰役中,為確保中央紅軍順利渡過湘江,軍團長董振堂臨危受命,率部同蜂擁而至的敵人殊死激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然而,負責殿後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被敵軍阻隔在湘江以東,陷入重重包圍。

    三十四師麵對4個師的敵人孤軍作戰,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在率部突圍時腹部中彈。被俘後,他從腹部的傷口中拽出腸子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

    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於1933年8月5日在中央根據地江西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成立時劃入紅五軍團。

    但是少共國際師作為中革軍委的總預備隊,並沒有真正劃入紅五軍團。第五次反“圍剿”進行中,少共國際師參加了一係列殘酷的戰鬥,減員很大。

    後來經過補充,長征出發時少共國際師的人數大約為七千人。

    少共國際師在長征途中不斷有損失,但沿途擴紅也有所補充,湘江戰役前的人數並不清楚,應該在五千人以上。

    湘江戰役中,少共國際師隸屬紅一軍團。少共國際師娃娃兵多、新兵多,戰鬥力不強,因此未參加激烈的覺山鋪阻擊戰。

    該師的任務是在湘江東岸灌陽文市和全州兩河之西北監視全州南進之敵,以確保紅軍右翼的安全。

    全州的湘軍隻是從湘江西岸南下,攻打覺山鋪,而沒有從湘江東岸南下。

    從全州南下的隻有桂係民團兩個聯隊和少量混編於民團聯隊之中的正規軍,其任務是對西進紅軍進行襲擾。

    少共國際師在12月1日之前,沒有大的戰鬥。

    12月1日,少共國際師師長彭紹輝按照軍團部命令,指揮部隊從大坪渡浮橋過江。前鋒四十四團及師部過江後在湘桂公路與南下湘軍遭遇。

    四十三團、四十五團從大坪渡渡江西進的道路被截斷。

    師長彭紹輝與政委肖華、政治部主任馮文彬等緊急商議後,命令四十三團、四十五團迅速繞道,從大坪渡南麵的界首圩渡江。

    被隔在湘江東岸的四十三團、四十五團與師部失散,師首長讓他們南下從界首渡江。

    但是,界首已經於1日中午被興安北上的桂軍攻占。

    紅五、紅九、紅八軍團是從界首以北的鳳凰嘴渡過的江,但1日下午,桂軍44師追擊紅五軍團(十三師)、紅八軍團、紅九軍團至鳳凰嘴,紅八軍團大部、紅九軍團一部未能過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