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04章 三官堂(1/3)

    湘江戰役前,根據蔣介石的安排,湘軍劉建緒的第1縱隊,開赴廣西東北部的全州,與廣西第15軍夏威部取得聯係,組成攔截紅軍的正麵防線。

    中央軍吳奇偉的第2縱隊,由薛嶽指揮,沿湘桂公路祁陽、零陵、黃沙河一線進行側擊,保持機動,防止中央紅軍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

    中央軍周渾元的第3縱隊、湘軍李雲傑的第4縱隊、湘軍李韞珩的第5縱隊從東麵將中央紅軍壓向湘江防線。

    1934年11月16日,湘桂軍閥達成堵截中央紅軍的“全州”協議。湘軍劉建緒與桂軍夏威防區的劃分以湘桂邊界的黃沙河為界。

    桂軍擔任興安、全州、灌陽至黃沙河(不含)一線的防禦;湘軍擔任衡陽、零陵、東安至黃沙河一線的防禦。

    根據協議,桂軍將原屬湘軍的全州防務攬了過去。

    隨後,桂軍將其所部15個團約三萬人全部部署於桂東北地區,呈南北走向的一字長蛇陣。

    長蛇陣的北段,為全(州)灌(陽)興(安)三角及湘桂邊境的清水、高木、永安、雷口四關,由第15軍代軍長夏威負責。

    長蛇陣的南段為恭城、龍虎關、富川、賀縣帶,由第7軍軍長廖磊負責。

    北段夏威部包括:第15軍44師、第15軍45師134團、15軍43師、第7軍24師,約10個團。

    南段廖磊部包括第7軍19師、15軍45師的兩個團,約5個團。這是一個北重南輕的部署。

    11月18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廣西賀縣白芒營、恭城龍虎關分別與桂軍交戰。

    20日,紅九軍團逼近江華,21日,攻占江華縣城,並派出兩團兵力攻打龍虎關。

    之後,紅五軍團、紅八軍團和紅九軍團部隊都先後進入江華、永明,威脅廣西富川、賀縣、恭城。

    白崇禧(李宗仁長駐廣東,當時桂軍的實際指揮官是白崇禧)擔心中央紅軍從富川、賀縣帶進入廣西腹地。

    白崇禧又接到王建平從上海發來的密電,說蔣介石采用政學係頭目楊永泰“一舉除三害”的毒計,擬將紅軍由龍虎關兩側地區向南壓迫,一舉除紅軍、廣東、廣西“三害”。

    白崇禧遂作出了將部署於全、灌、興三角地區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決定。

    11月20日晚(一說為21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義電告蔣介石,要求將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軍填補。

    蔣介石於22日下午17時,下達了準許桂軍南撤的複電,並向何鍵發電,要求何鍵派湘軍南下全州接防。

    白崇禧接悉複電後,沒等湘軍接防,即刻下令連夜將在全州、興安、灌陽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灌陽以南百餘公裏),僅在全州留有7軍24師72團的兩營幹訓隊,興安留有一個團(屬43師),灌陽留有一個團(44師130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