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63章 紅二十五軍(1/2)

    自毛主席率領紅軍開辟中央蘇區之後,這片位於江西和福建之間的紅色根據地,就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

    而眾所周知,蔣介石對於紅軍和共產黨的仇恨甚至已經達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

    在蔣介石眼中,紅軍對於他的威脅之大,甚至已經超越了日寇等列強國家。

    他的臭名昭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就是在這個時期提出來的。

    基於這一點,蔣介石對於紅色根據地的圍剿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

    因此,在對於中央蘇區的第4次圍剿失敗之後,屢敗屢戰的蔣介石立刻部署百萬大軍,再次對包括中央蘇區在內的各紅色根據地進行了瘋狂地圍剿。

    其中,負責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兵力高達50餘萬。

    麵對如此空前嚴峻的形勢,當時的中共中央和蘇區中央局在1933年2月8日開始了“在全中國各蘇區創造100萬鐵的紅軍,來同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作戰”的號召。

    一時間,擴紅行動席卷各個紅色根據地。

    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在中央蘇區,興國模範師、瑞金模範師、紅軍工人師等紅軍部隊紛紛建立起來。

    而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也發出了“成立少共國際師”的號召。

    1933年5月,少共中央局5月20日發出了《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

    發出號召後,中央革命根據地上下掀起了熱烈的參軍運動,青少年參軍的熱情尤其高漲。

    1933年9月,先後有7個少先隊模範團成建製地參加了紅軍。

    這些來自中央蘇區各個縣的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們,紛紛拿著梭鏢長槍在寧都地區集結,隻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有1萬多人參加了少共國際師,這其中,共青團員占到了70%以上。

    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寧都縣城舉行授旗儀式,宣布正式成立。

    在少共國際師成立的大會上,這些剛剛參加紅軍的年輕戰士們參加了檢閱。

    檢閱之後,少共國際師在軍委代表的宣布之下,被編入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第15師。

    當時少共國際師下轄三個團,分別為43團、44團和45團。

    少共國際師成立之後,林彪的三杆槍之一,他最倚重的戰將陳光①被任命為少共國際師師長。政委為馮文彬,政治部主任則為羅華明。

    不過,馮文彬當少共國際師的政委時間很短。由於工作需要,他調離少共國際師。

    很快,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肖華就被軍委任命為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而當時,肖華甚至還未成年,年僅十七歲。

    由此,少共國際師從師長、政委到普通戰士,都以巨大的年齡優勢成為紅軍中最年輕的隊伍。

    少共國際師成立之時,指戰員的平均年齡還不滿18周歲。在整個少共國際師的隊伍中,十四五歲的戰士比比皆是。

    然而,年輕絲毫不影響少共國際師的戰鬥力,青少年本身就是最為激情澎湃的年齡階段。

    而從根據地成立時就接受了紅色教育的少共國際師指戰員們,對於中國的革命更是無比熱情。

    因此,少共國際師上下士氣極為高昂。

    少共國際師宣布成立之後,由於這些年輕的紅小鬼們並沒有戰鬥經驗,因此,他們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接受全麵培訓。

    首先是對於軍隊紀律、革命理想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及刺殺、投彈等軍事科目,均進行了全麵地係統地學習與訓練。

    當時,由於紅軍幾乎沒有工業實力可言,再加上頻繁的戰事,因此,少共國際師的武器十分簡陋;他們的裝備大多是隊員們自己從家裏帶來的紅纓槍、梭鏢等武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