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56章 一石二鳥(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談判過後,由封天宇他們保護首長們離開羅浮鎮回到瑞金。

    談判過後,粵方代表楊幼敏也立即返回廣州,向陳濟棠匯報談判情況。

    陳濟棠聞聽大喜過望。

    楊幼敏問何時開始實行與紅軍簽訂的協議,陳濟棠心中高興,人也就變得更加大方起來:

    “明天就可開始,鹽布等緊俏物資一律放行,彈藥先撥給他們十萬發,做個大人情吧。他們多打死一個蔣介石的兵,我們就相應地多安全一分。”

    “是!”楊幼敏高興地執行去了。

    這次陳濟棠方麵聯係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情況是真的。有人說陳濟棠主動聯係的可能性不大。說當時的情況並不是沒有紅軍緩衝,他就立即有滅頂之災。

    而且,他聯係紅軍的舉動一旦暴露,也將陷於極端不利的境地,因為當時充當陳濟棠政治資源及後台的,主要是胡漢民、蕭佛成、鄒魯等頑固反共的國民黨右派元老。

    但如果是被動或不得已而與紅軍聯係,至少稍微說得過去。

    其實中國共產黨早就對陳濟棠的尷尬處境有認識,甚至洞悉蔣介石與陳濟棠之間的微妙關係。

    毛主席早在1931年就明確指出,不能使蔣粵妥協一起反共。

    長征前共產國際軍事代表就指出,如果陳濟棠與紅軍作戰,“將會在軍事方麵喪失作戰能力和被大大削弱”。

    由此可做出判斷,“他們的基本任務是自己不和紅軍作戰,至少在最初不和紅軍交手”。

    雖然不能判斷誰先誰後,但蘇區方麵肯定是有充分準備的。

    早在1933年11月,紅軍和廣東方麵一直有斷斷續續的停戰談判。

    而大約在1934年8月前,雙方就已經達成停戰協議,並且設立了聯絡電台。

    紅軍方麵其實早就對陳濟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1934年9月,朱德就給陳濟棠寫了一封信。這封信首先從民族大義的角度對其進行開導:“中國人民凡有血氣者,莫不以抗日救國為當務之急。抗日救國舍民族革命戰爭外,實無他途,而鏟除漢奸賣國賊尤為民族革命戰爭勝利之前提。”

    可見紅軍與陳濟棠接觸,乃基於民族大義。

    朱德又指出了陳狼狽而危險的處境:“惟情勢日急,日寇已躍躍欲試於華南,蔣賊則屈膝日本之前,廣播法西斯組織,借款購機,增兵贛閩,若不急起圖之,則非特兩廣苟安之局難保,抑且亡國之日可待。”

    外有日寇侵略,內有蔣介石進逼,兩廣這麽一個小格局,不能自保,連亡國都有可能。

    朱德的信還提到,如果陳還保持猶豫狀態,則“福建之役可為殷鑒”。

    所謂福建之役,是指1933年11月,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一部分勢力,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公開宣布反對蔣介石的義舉。

    最後,朱德的信件提出五項條件:雙方停止作戰行動;立即恢複雙方貿易之自由;貴軍目前及將來所轄境內,實現出版、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釋放反日及一切革命政治犯,切實實行武裝民眾;即刻開始反蔣賊賣國及法西斯陰謀之政治運動,並切實作反日反蔣之各項軍事準備;請代購軍火。

    後來雙方的談判結果,也是以此信提出的五項協議為基礎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