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42章 天賜良機(1/2)

    在中國工農紅軍曆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存在過三個紅16師,分別是湘鄂贛蘇區紅16師、湘鄂川黔蘇區紅6軍團16師和洪湖蘇區紅6軍16師。

    這裏介紹的是湘鄂贛蘇區紅16師。這是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期間紅軍在長江以南保存的唯一正規師。

    1933年6月,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取消軍一級編製的要求,湘鄂贛蘇區的主力紅軍紅16軍縮編為紅16師。

    師長高詠生,政委溫景惠,下轄第46、47、48三個團。

    46團團長鍾彪(1934年犧牲),47團團長徐孟久,48團團長李湘濤。

    雖然名義上紅16師歸湘贛蘇區的紅6軍團指揮,但因為地理之隔,該師基本上獨立活動。

    高詠生,又名高伯堅、高化愚,1908年出生於湖南平江。

    高詠生在北伐戰爭期間,曾指揮農軍與北洋軍作戰。

    參加過平江起義,曾任紅5軍1縱隊黨代表、紅16軍9師師長。

    溫景惠,又名溫錦惠,出生年月不詳,曾任紅16軍政委。

    由於之前孔荷寵、林瑞笙、陳佑生等人的錯誤指揮,湘鄂贛蘇區被湘軍分割成十幾塊小蘇區,紅16師因為頻繁作戰實力也嚴重受損,僅剩1600餘人。

    為了整頓湘鄂贛蘇區的頹勢,上級調陳壽昌和徐彥剛到湘鄂贛蘇區工作,並將軍長孔荷寵調去紅軍大學學習。

    誰知孔荷寵居然投降了蔣軍,並帶著數千大小叛徒專門對付紅軍,使得原本嚴峻的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孔荷寵亦被稱為“紅軍第一叛徒”。

    1934年2月,為支援江西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蕭克指揮紅17師北渡袁水,進入湘鄂贛蘇區作戰。

    他驚訝得發現,這些所謂的小蘇區,都不過是一些山溝中的殘垣斷壁,隻有很少一些老百姓在山上搭棚子生活。

    上級得到報告,命紅16師放棄根據地隨紅17師一起去湘贛蘇區。但遭到高詠生的拒絕,他不願拋棄堅守在這裏的老百姓們。

    紅17師離開後,紅16師的處境更加艱難。

    1934年5月,為掩護蘇區領導機關轉移,紅16師遭到湘軍三個師的合圍。

    在突圍戰鬥中,師長高詠生不幸被敵人俘獲。雖然他在押解路上機智逃脫,但逃跑路上因為天黑失足掉入水池中,不幸犧牲。

    事後由時年27歲的軍區司令徐彥剛臨時接任師長。

    徐彥剛曾任紅3軍7師師長、紅1軍團參謀長,具有較強指揮能力。

    1934年7月,紅16師和蘇區領導機關在龍門山地區會合後,再次遭到敵軍合圍。

    在突圍戰鬥中,部隊再次被打散,最後僅師長徐彥剛率數十人輾轉回到黃金洞老根據地。

    這兩次慘痛的失利合稱“六七月事件”,標誌著湘鄂贛蘇區比江西蘇區早三個月進入艱苦卓絕的遊擊鬥爭時期。

    在大叛徒孔荷寵的蠱惑下,原師政委溫景惠等少數人當了可恥的變節者。

    整個湘鄂贛蘇區的成建製武裝隻剩下巡視員方步舟、紅16師參謀長譚鳳鳴和軍區參謀長嚴圖閣帶領的獨立3師7團800餘人。

    陳壽昌決定以這支部隊為基礎重建紅16師,徐彥剛仍任師長,師政委則由方步舟擔任。

    方步舟,原名項升平,1900年出生於湖北大冶,參加過南昌起義,曾任陽新縣書記、鄂東南道書記、紅17軍政委。

    此時湘軍大部分都被調去追擊向西突圍的紅一方麵軍主力,紅16師周邊壓力驟減,蘇區書記傅秋濤趁機大力動員無家可歸的群眾參軍,使紅16師很快恢複到2500餘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