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25章 經驗與教訓(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紅一軍團於8月25日移至閩西曹坊地區,林彪勘察地形後發現:李延年縱隊從朋口向汀州(長汀)急進必經過溫坊村(現名文坊)。溫坊位於閩西長汀縣東南,距朋口二十裏,沿途地勢險峻,兩側高山綿亙,可以埋伏大部隊,是一處有利於在運動中殲敵的極好地形。在選擇地形上,林彪有著獨特的眼光。

    一軍團首長主意既定,軍團參謀長左權立即派出一軍團偵察科長劉忠帶軍團便衣偵察隊和紅二師偵察連,並攜電台一部深入敵人縱深摸清敵人動向。

    8月26日,一軍團接到朱德電令:“李延年縱隊定三十日集中朋口、碧州地域,準備向河田、汀州進攻”,“我軍目前作戰任務是:(一)以一軍團(缺十五師)協同二十四師,在朋口以西地域抗擊李縱隊,並以九軍團為預備隊”。

    雖然軍委朱德的命令依舊是抗擊死守,但林彪、聶榮臻認為,之前按照軍委那種“一步一頂牛”的“堡壘對堡壘”和“短促突擊”戰術,結果都是節節“抗擊”,屢戰屢敗。

    而且,由於我軍節節“抗擊”,使得敵人每次運動隻前進二三裏,我軍自然失去了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機會。

    林彪堅持認為:如果紅軍主力離得較遠些,敵人則會大膽前進比較遠的距離,那就會造成某一局部脫離其整體,為紅軍提供打運動戰的條件。

    於是,林彪、聶榮臻決心“違背軍委的‘短促突擊’原則”,將主力後撤20裏,以期誘敵深入。

    其實,林彪的這個構想已經接連向中革軍委提過十數次。早在年初(2月10日),林、聶就向中革軍委提出:

    “我第一防線與第二防線應相距一天至少三十五裏以上路程,以便萬一我第一防線失守後,敵向我第二防線進攻時我以第二防線阻敵。而以主力在第一、二防線之間,以運動戰側擊或夾擊和尾擊敵人。”

    但2月12日朱德回電否定了林、聶的建議:“提議防區之間要相距一日行程,我們是不同意的,因為照例不是離開自己堡壘幾十裏,而是要補築工事。”

    按照軍團首長“誘敵深入”的思路,軍團作戰科長陳士榘奉命擬定了作戰計劃:

    在敵人大膽前進20裏時,乘其立足未穩,工事尚未修好之前,迅速地大膽插入分割,以“黑虎掏心”戰術,利用夜幕掩護,主攻部隊直插敵人指揮中心將其消滅,再分割圍殲其餘各處敵人。

    8月26日,林彪、聶榮臻即命令紅軍第二十四師偽裝為地方部隊,在豬鬃嶺、蕭坊、橋下一線“休息整理”、“修補工事”,以誘使李縱隊大膽地向長汀躍進。林、聶則自率紅軍第一軍團、紅軍第九軍團主力隱蔽南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