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395章 喬立成遭追殺(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但張國燾反對這個正確主張,硬要紅四軍奪取英山後,實行東進安徽攻占潛山、太湖、安慶,並威逼南京的冒險計劃。

    會後,紅四軍領導人被調整,徐向前任軍長,曾中生留任政治委員,原軍長曠繼勳調任第十三師師長。

    8月初,紅四軍主力攻克英山,殲滅守敵1800餘人。

    這時,曾中生、徐向前分析敵我態勢,認為如東向安慶,要通過400多裏的國民黨統治區,沿途有國民黨軍隊兩個多旅和大量的反動民團,而紅軍隻能集中四個團的兵力作戰,又遠離根據地,地形、敵情都不熟悉,取勝的可能性甚小。

    如南下蘄、黃、廣地區,那裏黨的基礎和群眾條件較好,離英山較近,且敵人兵力空虛,取勝的可能性相當大。

    因此,決定趁勢進據蘄、黃、廣,並將這一行動計劃報告鄂豫皖分局和軍委。

    到8月中旬,紅四軍連克蘄水(今浠水)、羅田、漕河鎮、廣濟,進逼蘄春、武穴、黃梅等地,殲敵近七個團,俘敵5000餘人。

    張國燾得知紅四軍南下蘄、黃、廣地區後,以分局和軍委名義,指令紅四軍火速北返鄂豫邊根據地,並指派陳昌浩接替曾中生的紅四軍政治委員職務。

    當部隊回到白雀園後,張國燾直接領導大規模的肅反鬥爭。他和陳昌浩等以“改組派”、“第三黨”等罪名,殺害了包括原紅一軍軍長許繼慎在內的大批幹部和戰士,造成極為慘痛的損失。

    1931年9月至11月,蔣介石先後調集15個師以上的兵力,分別部署在豫東南、鄂東和皖西,準備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

    但由於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反蔣浪潮的掀起和國民黨內部矛盾的增長,使得這次“圍剿”遲遲不能開始行動。

    11月7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紅四軍和10月間成立的紅二十五軍(曠繼勳任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活動於皖西根據地)合編為紅軍第四方麵軍(簡稱紅四方麵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全軍近3萬人。

    這是繼紅一方麵軍之後組建的有進行戰役作戰能力的一支重要部隊。

    這時,根據地內的遊擊戰爭得到迅速發展,建立起赤衛軍等多種地方武裝。廣大農民群眾紛紛起來,以人力、物力支援紅軍作戰。

    “小小黃安,人人稱讚;鑼鼓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流傳於黃安的這首歌謠,反映了根據地軍民團結、共同對敵的動人情景。

    從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根據國民黨軍隊暫無行動和缺乏統一指揮的有利形勢,紅四方麵軍實行外線進攻作戰的方針,主動出擊,先後發起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四次戰役,共殲敵約6萬人,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紅四方麵軍的進攻作戰,使得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未及發動,即宣告流產。

    紅四方麵軍在反“圍剿”鬥爭中,創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戰原則。

    如在強敵進攻的形勢下,主動退卻,誘敵深入,避強擊弱,包圍迂回,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

    或在敵“圍剿”軍尚未準備就緒的有利條件下,主動進攻,打破敵人的“圍剿”計劃等。

    這些作戰原則,為紅軍戰略戰術原則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反“圍剿”鬥爭的勝利,鄂豫皖根據地和紅軍都有很大發展。紅四方麵軍發展到4.5萬餘人,根據地擴大到東迄安徽的舒城,西至平漢鐵路,南抵鄂東的黃梅、廣濟,北臨淮河的廣大地區。

    鄂豫皖根據地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