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7章 打土豪,斬惡官(1/2)

    華卓然跟著毛委員向井岡山挺進。

    秋收起義和江西各地農民暴動爆發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起義領導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靈活運用於中國革命具體實踐,創造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九月二十日,毛澤東根據前委文家市會議決定,率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開始進軍井岡山。

    九月二十六日,工農革命軍攻占蓮花縣城。九月二十九日,到達永新縣三灣村。

    由於連續作戰和行軍,部隊損失嚴重,隻剩下一千餘人。在這種情況下,少數人經不起惡劣環境的考驗,產生悲觀動搖情緒。

    為了堅持前進,在危險、艱苦的鬥爭麵前安定軍心,前委和毛澤東決定采取堅決措施,對部隊進行整編。

    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九月三十日早晨,工農革命軍全體指戰員在三灣楓樹坪楓樹下集合。毛澤東在這裏進行改編前的動員。

    他說,同誌們,敵人隻是在我們後麵放冷槍,這有什麽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他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

    有一個賀龍,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了一軍人。我們現在不隻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接著他宣布願留則留,願走則走的原則。並且宣布,願走的發給三塊錢路費,疏散到農村去。

    毛澤東對留下的部隊采取了三項措施:1、將原有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任命了新的指揮人員;2、為加強黨的領導,實行了“支部建立在連上”的製度。要求逐步做到班、排有黨小組,連有黨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都有黨代表;3、為了掃除軍內的不良習氣,在每個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從而確立了士兵委員會這種組織形式的民主製度。士兵委員會由全連官兵選舉產生。它既是民主組織,又是監察機關。士兵委員會的產生,實現了政治上的官兵平等,建立了新型的官兵關係。另外在物質待遇上,也是全軍將士艱苦與共,幹部和士兵吃一樣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並廢除各種繁瑣的禮節。

    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裏開始,確立了黨對人民軍隊領導的原則;在部隊中建立了民主製度。

    正是毛澤東英明地解決了這些帶根本性的問題,使我軍領導下的工農革命軍有了政治靈魂,有了行動綱領。它改變了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和舊式軍隊的習氣,保證了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

    三灣改編後,工農革命軍繼續向羅霄山脈中段挺進,於十月三日到達寧岡縣古城。

    當天,毛委員在古城文昌宮主持召開了前委會議。

    會議總結了湘贛邊秋收起義的經驗與教訓,著重討論了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

    位於羅霄山中段的井岡山,地跨湘、贛兩省,周圍五六百裏地勢險要。它進可攻,退可守。

    選擇井岡山,因為井岡山距離中心城市較遠,有利於革命的發展。且周圍各縣農民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中經受了鍛煉,建立過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群眾基礎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