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9章 潛入城中(1/2)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要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

    這首《西江月.秋收起義》是毛澤東同誌在1927年9月9日領導了秋收起義後所填,它形象地描繪出了當年秋收起義時的景象。

    這一天,喬布克到省委參加秋收起義的籌備會議。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了中共中央特派員毛澤東同誌。

    在會上,毛澤東同誌傳達了“八七”會議的內容,介紹了省委決定在湘東、贛西舉行秋收暴動的精神,宣布起義機關的組成。會議確定了秋收暴動的時間,區域以及武裝力量的組成。

    武功山地區的農民自衛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第三營,營長華卓然,黨代表喬布克,副營長何挺,參謀長劉百言。

    林欣兒、許放、曹天放為一、二、三連連長。

    這次會議還確定了秋收起義的進軍路線:第一團從修水出發,取道長壽街,進攻平江;第二團從安源出發攻取萍鄉、醴陵後向瀏陽集中;第三團從銅鼓出發,取道東門市,與北上的第二團會合,進攻瀏陽。

    各路取勝後,以長沙工農暴動為內應,相機奪取長沙。

    喬布克回來後,向華卓然,何挺傳達了會議精神,並讓華卓然召集排以上軍官會議。

    此時的起義軍三營總兵力約為三百八十餘人,骨幹力量還是獨四團,約一百八十餘人,原司令部機關的文職人員,傷病員都沒有參加行動。其餘的都是自衛軍隊員,約有二百餘人。

    九月七日,按照起義軍總指揮部的作戰計劃,各武裝力量到指定地點集結。華卓然、喬布克率領三營到達萍鄉郊外,與兄弟部隊匯合。

    此時萍鄉的敵人為一個主力團和一個保安團,還有礦警部隊、地方警察部隊以及各種地痞武裝約三千餘人。

    而起義軍隻有一千餘人,兵力眾寡懸殊。

    攻城指揮部召集各營開作戰會議。考慮到三營的戰力比較強,遂將其布置在北門。

    北門為敵軍主力團防守區域,防守北門的是敵軍一個營。

    接到戰鬥任務後,華卓然率領幾個連長到北門實施偵察。看到北門的城牆高大,守城的士兵防守嚴密。可能是敵人也聞到了共產黨要搞暴動的氣息,所以如此。

    回到駐地,華卓然立即召開作戰會議。華卓然說,明天將是我們參加秋收暴動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勝,你們說說這仗應該怎麽打?

    何挺說,從剛才偵察的情況看,強攻顯然是不行的。我們沒有重武器,麵對高大的城牆我們無能為力。

    許放說,是啊,不僅沒有重武器,還沒有攻城經驗。就算是我們獨四團,原來也沒有這方麵的實戰。

    是啊,強攻顯然是不行的。曹天放也說。

    大家同時把目光投向林欣兒。因為以往打仗,她的點子最多。

    林欣兒見大家都在看自己,臉首先紅了起來。她謙虛地說:“各位兄長都是很具實戰經驗的人,我就不要獻醜了哈!”

    “林連長,你就莫推辭唦,大家信得過你。”劉百言因為與林欣兒一起戰鬥過,所以他如是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