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瀚,費如蘭全文閱讀小說

256【鑄幣計劃】(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村長的工資,定為每月兩鬥米,也就是三十多斤,夠一個農村壯勞力吃飽。

    隻能自己吃飽,無法養活家人。

    因為村長的時間,大部分是在自己種地。

    勸導納糧、組織修路,這些活動,都處於農閑時節,本來就無事可做。

    至於調解糾紛,吃飯時間捧著個碗去了,一邊扒飯就能一邊把糾紛搞定。心大的還能讓村民先打著,自己把飯吃完了再說。

    這種級別的工資,相當於每村多養一個老師。

    對了,鄉村老師的工資,如今由各村的村民湊糧供養,主要是為了緩解財政壓力。你可能質疑這不是義務教育,但新中國也是這麽過來的,農民願意養自己村的老師,並且對老師格外尊敬。

    即便如此,財政開銷還是太大,因為今年要賑濟湖廣、廣東受災百姓,還要大量向兵禍嚴重的地區移民。

    “寶泉局已經建起來了,幾種錢模都已做好,這個月就能開始鑄錢。”

    費純、宋應星二人,前來找到趙瀚議事,並且還拉著李邦華和黃順甫。

    費純說道:“財務司與政務司,對多鑄哪種錢有爭議。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法論,各有各的利弊而已。”

    “不能鑄太多折十錢,否則百姓吃虧。”掌管政務司的黃順甫說。

    費純爭執道:“就算不鑄折十錢,也當多鑄折五錢。否則的話,平錢、折二鑄造出來,鑄多少咱們就要虧多少!”

    李邦華建議說:“折十錢盤剝百姓太過,平錢、折二又必定虧損。依我看,全部鑄造折五錢吧,並且宣布糧行一律不收折十。”

    “若是糧行宣布不收折十,民間誰還會用?老百姓手裏的折十錢,不就砸在手裏了?”黃順甫關注的是民生。

    費純生氣道:“我們若是收,崇禎就一直鑄,憑啥要慣著崇禎?”

    財政和民政兩位主官,就在趙瀚麵前吵起來,而且各自說得都有道理。

    根源是大明朝廷財政窘迫,於是印錢越來越離譜,分為平錢、折二、折五、折十四種。不但銅錢的麵額越鑄越大,而且質量也越來越爛,導致銅錢的購買力瘋狂下降。

    再加上白銀通貨緊縮,如今銅銀兌換比例,在個別地方非常離譜,一兩銀子甚至可以換四千文銅錢!

    趙瀚的寶泉鑄幣局,若是敢大量鑄造平錢和折二,肯定是鑄多少就虧多少。質量越好,幣值越小,商賈就越喜歡,肯定在市麵上掃貨,把好錢都儲藏起來,然後讓崇禎爛錢在市麵流通。

    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而且無解,因為崇禎爛錢的流通量太大了。第一,趙瀚鑄幣量太小,無法扛住崇禎通寶;第二,不能直接禁止崇禎通寶流通,否則趙瀚的地盤會陷入經濟混亂。

    等這些人都爭論完畢,趙瀚拍板道:“寶泉局鑄錢,我給三個要求。第一,大量鑄造折五錢,少量鑄造折二錢,錢幣質量與崇禎四年的南京相當;第二,現在的錢模先用著,立即著手製造新模,還是叫崇禎通寶,但要加上天下大同四個字;第三,新錢問世之後,糧行立即拒收崇禎折十錢。”

    崇禎四年的南京銅錢,質量比同期的北京錢更爛,但又比之後的好得多,算是一種幣值中等的銅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