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瀚,費如蘭全文閱讀小說

142【大同分田論】(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清晨。

    幾個傭工正在清掃積雪,親衛副隊長劉柱匆匆跑來。

    “總鎮,有百姓來送冬牲,都說了不要的,他們還賴著不走。”劉柱說話時愁眉苦臉,語氣中卻帶著自豪得意。

    冬牲是地主盤剝佃戶的手段,趁著冬至節日,強迫佃戶送禮,而且必須是家禽家畜。

    而今,府城附近的軍戶,在分田之後徹底翻身,主動帶著禮物,跑來給趙瀚慶賀冬至。

    趙瀚說道:“去跟百姓說明白,不準給當官的送禮。硬要給的,就讓他們送去濟養院,放下冬牲就走的,也一並送到濟養院去。”

    “遵命!”劉柱小跑著離開。

    每個鎮都有濟養院,規模也不大,運轉得還可以。他們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比如給士卒製作布鞋,縫製一些軍用棉衣等等,許多城市遊民也做鞋賣給總兵府。

    費如蘭手拿一件大氅,追出來喊道:“把這個披上,今天冷得很,可別著涼了!”

    趙瀚笑著轉身,費如蘭已走到跟前,麻利的幫趙瀚套上大氅。

    這是一種對襟罩衣,費如蘭親手縫了件鵝毛大氅。趙瀚穿上之後,感覺又暖和又輕便,頗有羽絨服的味道。

    踱步走到前院衙門,李邦華已從吉水回來,正在等著開會。

    咱們之前說過,明代縣試的人數之最,是江西臨川縣一次考試就有上萬人參加,還全是沒考上秀才的學童和童生。

    吉水縣的士子質量更高,不過礙於耕地麵積,讀書人沒有臨川縣那麽多。但是,總數十二萬人的吉水(不含縣城),讀過四書五經的士子也有四五千,把識字幾百的算上能直接破萬,就連一些佃戶子弟都認得幾個字。

    順便一提,明末土地兼並嚴重,導致江西讀書人減少,進士數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明代中前期,大量江西貧寒子弟考取進士。到了明末,江西的寒門進士已經非常稀少。

    李邦華出麵號召之後,無數底層士子投靠,“人才”已經多到爆炸。

    為了防止分田作弊,吉水縣的士子,被調去安福縣協助分田。而安福縣的士子,則被調來吉水這邊協助分田。

    往往是一個宣教官,帶著幾個新投靠的士子,分擔到各村落組織分田。如此情況,迅速就將兩縣的分田工作完成,接著便是組建兩縣的農會。

    “總鎮!”

    眾人起立。

    趙瀚抬手道:“都坐吧,各自說說情況。”

    陳茂生率先發言道:“現在咱們不缺讀書人,特別是童生和學童,學過四書五經那種,多到完全沒有職務來安排。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不信天下大同,做事也經常不守規矩。我認為,應該把白鷺洲書院,改名為大同書院,專門給守規矩的讀書人上課,結業之後再分派職務!”M.ggdoWn8.org

    李邦華立即說道:“我同意辦學傳授大同思想,但白鷺洲書院不能改名,否則定會激起士子的抵觸。”

    “書院名字就不用改了。”龐春來也說。

    “那便不改。”趙瀚笑道。

    但凡是正經讀書人,都對白鷺洲書院有感情,那可是出了文天祥等諸多先賢的地方。

    陳茂生隻能坐回去,他戲子出身,思想特別激進。

    趙瀚想了想:“我來做書院山長,但隻偶爾過去講課。李先生為書院副山長,也是有空過去看看。陳茂生為司業(教務主任),主管書院的具體事務。對了,那位王知縣,在鄉下轉了一圈,回到府城有些別扭,也讓他去書院做教授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