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957【通貨膨脹擴張與中庸殖民】(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宋應星繼續說道:“如今,朝廷又發行了金圓,官方壓低金銀比價,商賈還跑去印度貿易。我聽說,那些印度商賈,喜用金銀幣支付,而且金幣占比很大。以後不但白銀大量流入,黃金也會流入進來。”

    “宋卿有何對策?”趙瀚問道。

    宋應星說:“征收田賦的時候,須格外謹慎,更加關注地方糧價,避免給農民造成太重的負擔。”

    自張居正改革之後,中國田賦征收就改為貨幣了。而穀物折價,各個地方不同,官員的操作空間很大,一直都是亂象叢生的。

    大同新朝按田畝數量和等級計稅,稅率也跟著當地的糧價走。

    現在糧價持續上漲,而農民賣糧卻往往被壓價。且大部分省份,已經不收實物稅,農民隻能用錢納稅。隨著官票、軍票麵額,從糧食單位改為貨幣單位,大同銀行也陸續減少收糧,把糧食交易更多的轉為民間行為。如此種種,稍不注意就會給農民帶來沉重負擔。

    研究另一個時空的清朝,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等運動,除了天災、戰爭等因素外,曆次大起義的爆發時間,跟銀價劇烈波動高度重合。原因就是農業稅的收取,相對物價變化嚴重滯後,農民活不下去就隻能造反。

    趙瀚點頭說:“得讓內閣跟財部、戶部、商部溝通,定下更細致的製度,盡量減輕物價對田賦的影響。”

    隻能減輕,無法杜絕,就算到了現代社會也是一樣,農民總是最倒黴的那一批。

    趙瀚對經濟學一竅不通,宋應星的《經濟小識》,他雖然都能看懂,但無法給予更多的提示。這門學問,隻能慢慢摸索,由更多的學者來補充和發展。

    趙瀚說道:“此書印刷五千冊,一半發給各衙門官員,一半交給民間書商發行。無論官員還是平民,都可以寫信補充見解,交到閣部來進行研究討論。今後朝會,每兩個月討論一次經濟學問。”

    趙瀚閉眼思考,又說:“讓沿海各省的大同銀行加息,吸納商賈和百姓更多的存款,讓市麵上的白銀減少。再拿著這些錢,采購海外糧食,運去河北那邊儲存,作為征討漠北的軍糧!”

    宋應星愣了愣,隨即拍手:“妙啊,這得寫進《經濟小識》當中!”

    古代的錢莊,真不是存錢還收保管費。

    至少從明代中期開始,隨著商品經濟興盛,錢莊吸納存款就要給利息。還曾鬧出過糾紛,民間會社的首領,把集體資金存進錢莊,被質疑私吞存款利息。

    以趙瀚有限的經濟學常識,也隻能想到通貨膨脹時加息了。

    不說南洋,隨著台灣和海南島的開發,這兩個地方的糧食產出綽綽有餘,每年都大量販運到大陸省份。大同銀行加息,吸納更多存款,然後借貸給朝廷,朝廷拿去海外買糧,作為征討漠北的物資,等於一下子解決好多個問題。

    滿朝文武,誰都沒有料到,趙瀚決定發兵漠北,直接誘因居然是通貨膨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