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933【殖民就是血腥的】(1/3)

    不管是巴達維亞,還是什麽雅加達,如今都已成為過去式,現在是中國的椰城總督區。

    椰城周邊的土地,原本掌握在漢族大地主手裏。朝廷統治椰城之後,總督鼓勵百姓開拓,原有佃戶一邊繼續佃耕,一邊朝著周圍土地開荒。

    幾年時間,拓地數十裏,把萬丹國割讓給椰城的土地都給開完了。而當地的爪哇土著,要麽進城打工,要麽給地主打工,否則就隻能被驅逐出去。

    總督說要慢慢教化土著,漢人農民可不管那麽許多,他們甚至自己武裝起來打仗。

    誰不讓他們開墾土地,他們就聯合起來打誰!

    民始十七年的元旦,呂寶華和同鄉在雨季中度過。

    呂寶華是廣東山區的農民,大同新朝建立,他爹媽陸續生了八個兒子、一個女兒,而且隻有兩個兒子幼年夭折。官府分的土地哪夠啊?更何況還是山區。

    他小學順利畢業,中學也讀完了,但隻拿到肄業證。

    呂寶華隻能去城裏打工,做了幾年學徒,實在是不喜歡,又托同學的關係去廣州闖蕩。某一天,他遇到椰城回鄉祭祖的,聽說椰城周邊到處是土地,隻要去了就能開墾,前提是要扛得住土著進攻。

    至少,得自己扛到總督派兵來救!

    呂寶華左思右想,竟然回到山裏,召集青壯出海種地。在本村招到幾人,又去隔壁村,一個村一個村跑,最後募集上百人出海。

    都是山裏的窮苦人,每家東拚西湊,除了船錢之外,還餘下幾兩可用資金。

    他們帶著農具、種子和幹糧,從廣州港坐船出發。在椰城總督府報備之後,大同銀行貸款二十兩銀子給他們,隨後被吏員帶去數十裏外的一片森林。

    第一年,砍樹種甘蔗,帶來的種子沒用上。

    因為聽本地人說,頭兩年種糧食收成不高,種甘蔗卻能賣出好價錢。甘蔗種,是向本地漢民買的,砍伐的木材可以賣給商人。

    甘蔗果然豐收,他們等不及再種兩三年,第二年便拿出一半土地改種旱稻。

    旱稻產量低,但口感好、價錢高。

    主要原因,還是缺乏灌溉水渠。於是在第二年,他們開挖引水渠,向本地農民買水灌田,水費按照灌溉時長計價。

    第三年,呂寶華主持分田,把集體開墾出的耕地分了。

    這一年,呂寶華讓弟弟坐船回家,給青壯們帶回書信和銀兩,並希望招來更多同鄉開墾。他們在家信裏說,椰城土地極為肥沃,水稻可以一年兩熟,而且還不需要太多肥料。這裏的農業稅,比老家收得更少,開墾頭五年還能免稅。在總督那裏報備之後,可以獲得一筆開荒貸款。

    四裏八鄉得知消息,半個縣都轟動了,竟有三百多青壯集體出海。

    其實海外拓荒很艱苦,日曬雨淋,水土不服。雖然甘蔗和水稻產量高,但往往被商賈壓價,一年到頭雖然不愁溫飽,卻根本存不下幾個銀子。帶回老家的銀兩,都是勒緊褲腰帶攢下的。

    前後兩批青壯,將近五百號人,總督允許他們建村,呂寶華被推舉為村長。

    青壯當中,還有十多個農兵。

    大同朝廷多次消減農兵數量,而且還有規定,每個農兵隻需閑時操練三年,就必須“退役”招募新人。說白了,就是不拿軍餉的預備役,不過在擔任農兵期間,每人可以免田賦兩畝。

    家裏有地的,才有資格當農兵,城鎮居民不符合條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