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904【發鈔】(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大運河還是極為重要的,張國維這次上疏要銀子,就是想在安山湖南北,構築多級堤壩和閘口,盡可能避免黃河漫灌到運河裏。

    一開口就是200萬兩!

    還有別的資金投入,曹州州城(菏澤)和東阿縣城,都得避開黃河而搬遷,兩城稍不注意就要變成黃泛區。(幾百年後的東阿縣城,就是黃河改道搬遷過的,位置跟此時隔得老遠)1

    搬遷重建兩座城池,得砸進去海量白銀。在加上黃河工程,總預算絕對超過1000萬兩。

    “這張國維討要銀子,還真算準了好時候啊。”趙瀚無奈歎息。

    內閣給出的意見,是讓張國維暫緩兩三年。先撥一部分銀兩,令其做好準備工作,等財政寬裕之後,再追加銀兩徹底完工。

    趙瀚提筆寫下批示:著令大同銀行,貸銀200萬兩給工部,此貸款專用於黃河治理。

    國庫雖然錢不多,但大同銀行有錢啊,它吸納了不少民間資金!

    明代的錢莊,最初主營銀錢兌換,漸漸就開始吸納存款了,其儲戶類型有三種:官員(私人存款),商號(公司存款),會社(集體存款)。

    官員和公司存款很好理解,會社就是各種社會組織。比如複社的集體資金,放在誰手裏都不合適,那就幹脆存到錢莊裏。

    至於鄉下大地主,懶得存銀行,直接挖地窖埋銀子。

    大同銀行自然也有存款業務,而且越來越多的小市民,開始把家中餘錢存進去吃利息。但銀行也有規定,一兩銀子起存,一兩以下的存款不收。這是因為,大同銀票(存儲單)使用特殊紙張,銀票本身就有製作成本。

    相比起來,民間錢莊的銀票,就顯得劣質許多,很容易不小心洗爛了。

    趙瀚把閣臣們叫來:“黃河治理追加200萬兩,可讓大同銀行放貸。貸款期限定為五年吧,以國家稅收做抵押。”

    雖然大同銀行也是朝廷開的,但規矩得守,不能左手倒右手,必須拿出貸款抵押物。

    大臣們也不反對,隻是感覺有些別扭。

    換成大明那會兒,皇帝的內庫沒錢了,就把手伸到國庫,最後幹脆讓太監掌管國庫的鑰匙。國庫也霍霍完了,就向老百姓征稅,最典型的便是“三餉”

    大同朝廷倒是稀奇,先明確區分內庫和國庫,絕對不允許混為一談。國庫的資金有些不夠,突然要打仗了,就向民間發行債券,朝廷居然向老百姓借錢。現在興修水利,就算不額外征稅,正常做法也是讓商賈“捐錢”,從沒聽說過找銀行貸款的。

    “把諸卿叫來,是有另一件事,”趙瀚說道,“這幾年,不斷有文武官員上疏,說官票和軍票以糧食為票額很不方便。便從明年元旦開始,官票和軍票的麵值,全部改為元、角、分。”

    一元就是一兩銀子,一角就是一錢銀子,一分就是一分銀子。

    劉子仁問道:“以前的票子還能照常使用吧?”“當然可以用,”趙瀚說道,“但要逐年回收,大同銀行收到老票子,就不要再放出去,全都遞解到

    朱舞水說:

    中央集中銷毀。”

    “票子若用銀錢做麵值,就跟大明寶

    鈔一般無二了。這個東西……不能濫發。”

    趙瀚說道:“就跟以前印糧食票子一樣,朝廷發行一石票子,就等於借入一石糧食,必須計入國家財政。今後印那些錢票子,比如明年印了100萬兩,也等於朝廷借了100萬兩,這些都是要算利息的。”

    趙瀚沒錢,要印鈔票了!

    但肯定不能亂印,底線還得守住。

    這裏得提一個現象,雖然中國每年都白銀順差,但白銀購買力並未下降,反而還在穩步提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