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861【三麵圍攻計劃】(1/3)

    曆史上的清緬戰爭,前後打了好幾年。

    說起來很丟人,最初兩年的戰鬥,近半時間是在中國境內打的。

    而且,緬軍主力遠征暹羅,正在圍困暹羅首都,清軍麵對的隻是緬甸偏師。當然,清軍也全是綠營和土兵,被緬甸偏師打得滿地找牙。

    最終結局,也分不出誰勝誰敗,雙方前線將領都打疲了。

    清軍瞞著乾隆皇帝,緬軍瞞著緬甸國王,各派十多名將領議和,互贈禮物,正式停戰。清軍撤退時還沉炮焚舟,緬軍覺得怪可惜的,請求把舟炮送給自己,遭到清軍的嚴詞拒絕。

    隨即,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清軍回去對乾隆說,咱們取得了大捷,緬甸已經徹底認輸。緬軍也回去說,已經將清軍擊退,我們終於勝利了。

    乾隆和緬王,還真信了。

    就算不信,也必須信。就拿清軍來說,戰爭花費900多萬兩白銀,難道還能再打一次?

    大婚不久的太子爺,獲準參加最高軍事會議。

    盧象升指著地圖說:“據這兩年派出的細作呈報,緬人加緊了對車裏的入侵。車裏土司也不斷求援,請求朝廷出兵相助,車裏司十三版納,已經被緬人占去兩個。”

    車裏宣慰司,是明代設立的三宣六慰之一。

    其轄內有十二個大土司,再加一個車裏司,合起來就是“十三版納”。“版納”意為“千塊田”,“十三版納”就是“十三千塊田”,每一千塊田就是一個轄區。

    是不是覺得有些耳熟?

    十三版納,便是西雙版納!

    車裏宣慰使,也就是西雙版納的首領,在二百多年裏反複橫跳。格格黨

    最近幾次橫跳如下:萬曆十三年,歸附明朝。天啟四年,投降緬甸。天啟五年,背叛緬甸。天啟六年,緬軍卷土重來,土司被殺,再度降緬。民始九年,歸順中國朝廷。

    由於遲遲不接受中國派遣官員,大同軍一直都沒出手幫忙,緬甸趁機再度入侵。

    大同軍如果還按兵不動,整個西雙版納都要投降緬甸。

    盧象升說:“如今的車裏宣慰使,叫做刀糯猛,因為年幼,由其叔父刀木禱秉政。刀木禱無力抵抗緬人,卻又日漸提高賦稅,車裏各土司和百姓皆不服氣。戰後,可恩威並施、改土歸流,但不能改得太過,否則定然誘發叛亂。”

    吏部尚書已經換成了歐陽蒸,也是廬陵時期的從龍功臣,他說:“天啟六年,緬軍攻占車裏,擄走了大量人口。車裏南部地區,人丁稀少,可趁機移民。雲南就有許多傣人,可征調傣族官吏,前往車裏擔任官員。車裏宣慰司,可改為車裏州,下設兩縣。十三版納,改為十三個鎮,原有土司皆為鎮長。”

    盧象升繼續指著地圖說:“車裏土司,是肯定同意大同軍過境的,甚至還會出兵相助。但旁邊的孟連長官司,一直搖擺不定,態度模棱兩可。我軍應當急行軍,一舉拿下邊境關卡,以軍威將其懾服。按照其以往習性,多半會表麵臣服,至少也是兩不相幫。”

    孟連長官司,就是幾百年後的普洱市孟連縣、瀾滄縣和西盟縣。

    也即是說,不但西雙版納沒有納入大同新朝的版圖,普洱市的一些地方也還是土司在掌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