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668【狀元】(1/3)

    科舉的會試和殿試,除了禮部官員,都可以參與評閱試卷。

    “陛下,本次殿試前十卷子皆在此。”龐春來眯縫著眼,胸前掛一副眼鏡,顫額巍巍將答卷交給女官。

    女官轉呈到趙瀚麵前,交給皇帝親自過目。

    殿試卷子屬於墨卷,也就是考生答出的原卷,並不像會試那樣譽抄成朱卷。。如果考生被認出筆跡,又有長輩擔任閱卷大佬,是可以輕輕鬆鬆作弊的。

    因此,傳統殿試判卷,有裙帶關係者需要避嫌。

    楊廷和當年就沒有避嫌,以首輔身份參與評卷,結果兒子楊慎中了狀元,一直被吐槽質疑了上百年。

    第一名的卷子,趙瀚隻掃了幾行內容,就知道肯定是舊榜士子。

    新榜士子的文章,文筆更加直白,常有一種掩蓋不住的銳氣。

    而舊榜士子,文筆更加繁雜,側重於義理,沉穩有餘而進取不足。

    眼前這篇策論,引經據典,老成持重。從上古一直說到今時,

    估計平時也讀報紙,還論及海外諸國情況。其核心觀點,就是華夷之辯,說在開海貿易的同時,不能受到番邦蠻夷的影響,

    應該全麵禁絕歐洲宗教。並且,在海外的漢人聚居地,要鼓勵當地漢人開辦學校。

    有文采,有立場,也有眼界,道理也是正確的,難怪會被閣部大臣們評為第一。

    第二名的卷子,估計出自新榜士子。

    先論財政的重要性,說大明就是因為缺錢,才會陷入農民起義越剿越多的死循環。又論及曆朝曆代,王朝覆滅,多伴隨著財政崩潰。

    再談歐洲殖民者,說西班牙、荷蘭等國,是受利益驅使才跨海殖民。

    因此,這個考生強調,絕對不能閉關鎖海。四海貿易之利,歐洲蠻夷增一分,則大同中國就減一分。皇帝已經出兵,控製琉球、台灣、呂宋和廣南,接下來巴達維亞和馬六甲必須奪取。

    又說,注重海商貿易,還不能忽視絲綢之路。等到北方人口充實,應效仿漢唐,奪取西域控製權。一旦控製西域,不僅能夠獲取陸路貿易的利潤,還能截斷蒙古草原的對外商道,對控製蒙古人也百利而無一害。

    這個考生,還給今後的中國劃定勢力範圍,即馬六甲以東、七河流域以東,必須在中國朝廷的控製之下。

    “好,有眼光!”

    趙瀚頗為欣喜,提筆在答卷上劃了個圈。

    第三份答卷,寫得氣勢磅礴,文筆可稱雄壯。可惜,都是些正確的廢話,趙瀚直接扔到一邊。

    會首張守約的卷子,根本就沒排進前十,趙瀚迅速瀏覽到第二十一份才遇到。

    眾臣都有些忐忑,因為皇帝完全不給他們麵子。

    按照大明的殿試規則,閣部大臣推選的名次,皇帝一般是不會改變的。就算改動,也是從前三或者前五、前十,抽一篇自己喜歡的點為狀元。

    皇帝自己閱讀幾十份答卷,就是在表達對大臣的不信任。

    兩百份卷子,實在太多。

    趙瀚基本是快速瀏覽,遇到合意的才仔細閱讀,足足親自翻閱了前麵八十多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