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227【廬陵縣中學】(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有人覺得趙瀚的教育是在亂搞,自然也有張淳勤這樣的鐵杆支持者。

    趙瀚開始訓話:“諸生,恭喜你們,成為廬陵縣中學的第一批學子。科舉是極好的,但怎麽搞科舉,怎麽搞文教,卻值得商榷。北京那位崇禎皇帝,還有朝堂袞袞諸公,都覺得科舉選官出了問題。因此他們在鄉試、會試,增加兵法韜略,還恢複了國朝初期的舉薦製。他們都錯了!”

    “汝等可知,山西、陝西、河南、南直、浙江,今年皆有饑荒。便是富庶若浙江,已經人食人矣!何至於斯?不惟天災,亦有人禍。浙江諸多官吏,罪大惡極。大年之年,他們不思賑災,反而還在盤剝百姓。孔孟經義,仁政第一,這些當官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朝廷選出的官員,十之一二能做事,十之八九隻會空談。空談之官,往往還讓做事之官做不成事。我改革文教,改革吏治,便是要選拔能做事之官吏。你們都是新文教的第一批學生,今後必有大作為,必能掃清汙濁,為萬民而謀福祉……”

    “你們讀四書五經,你們學習數學,都是可用來做事的。你們讀了中學,可知沒有升入中學之學子,即便不能轉為教書先生,商賈也願招為學徒工。為何如此?因為他們識字,他們會數學,用起來更加便利,不必再花更多心思去教導……”

    “今後你們便是不做官,也不做老師,也不治學問,也可輕鬆謀得生計……”

    “文教之事,做官並非唯一目的。讀書之人,第一要先學會做人,第二還要學會做事。會做人,會做事,天下何處去不得……”

    真如趙瀚所說的那樣,許多成績較差的學生,商賈非常願意招為學徒工,因為可以省去大量培養成本。

    這些學生,小學畢業之後,大概10歲到13歲,擁有文化底子,學什麽東西都很快。

    若是換成以前,要麽大戶自己培養家奴,再扔去店鋪、工坊裏做學徒。要麽就麵向社會招收學徒,培養一個要五六年,哪像現在這麽省事?

    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村的孩子,非常願意進城當學徒。

    即便家裏分了地,也可讓其他家人打理。若是耕種不過來,還能花錢招短工,在城裏做工的收入,雇傭短工做農活綽綽有餘。

    這就是新式教育體係的優點,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

    當然,前提是三年義務教育,否則底層孩子受教育的成本太高,不一定願意進城給人做學徒工。

    而且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在大明的治理下,做學徒必須請托送禮,還須三個以上良民結保。趙瀚治下就無所謂,把小學畢業證拿出來,比什麽保人都更可靠。即便出了事情,比如捐款逃跑什麽的,也可以讓官府去學校調查家庭信息。

    趙瀚講話完畢,朝著師生作揖,師生也作揖還禮。

    這一百多個學生當中,竟有幾個大齡少年,或者說是青年,二十歲左右的樣子。肯定是自費讀書的,家庭條件還不錯,穿著就不像是平民。

    八個老師,六個班級,兩人休息,輪換著上課。

    此外,還招聘了幾個校工,專門負責做些雜活,學校食堂承包給商賈。若不承包,肯定烏煙瘴氣,夥食成本直線上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