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趙瀚

406【義軍】(1/3)

    山東,梁山。

    梁山賊李青山、汶上賊蔡乃憨、壽張賊丁明吾、漕賊薛正祿,與脫離左良玉南下的馬進忠在此聚義。

    另有從濮州、曹州、範縣等地趕來的賊首,分別是:任七、張七、梁敏、黃鎮山、吳康華、石巋然、張粹等人。

    曆史上,他們被統稱為“榆園賊”。

    先跟明朝打仗,再跟清朝打仗,打輸了就進山蟄伏,前後活躍十多年時間。對外號稱擁眾百萬,總人數大概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

    眾人列出十多把交椅,擺在山崗一處空地,李青山說道:“今日有兩位貴客,一是南京來的天使鄭先生,一是誓死不降清的馬將軍。有請鄭先生坐主位!”

    鄭沛然是從山東逃去南邊的士子,如今全家已在安徽分田,半年前重回山東當密探。

    這次聚義,也是鄭沛然聯絡的,否則分布在各地的農民軍很難聚到一起。

    鄭沛然沒有拒絕,徑直走到主位,轉身拱手說:“諸位兄弟,在下也是山東人。三年前,帶著全家去南邊,如今已在寶應縣分到田地。無論男女老幼,去了南邊,人人都能分田。男的種地,女的織布,孩童可以讀書,女娃娃都能讀書,識字的還能做官吏。那日子,可好得緊!”

    這些義軍首領,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聽到此言不禁露出向往之情。

    張七問道:“女娃也能讀書?”

    鄭沛然笑著說:“女娃當然能讀書。陛下還在造反時,地盤隻有半個縣,就定了孩童必須讀書的規矩。哪個父母不送孩子讀書,是要被官府罰錢的!”

    “家裏沒錢讀書咋辦?”蔡乃憨問。

    鄭沛然解釋道:“在南邊讀書不要束脩學費的。家裏實在沒錢,官府會借給學生書本,隻要不把書弄壞了,讀完這本書再還給學堂便是。毛筆,可以自己做嘛,平時蘸水練字也行。蘸水練字的已經很少了,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農民也買得起墨條。”

    丁明吾做過軍官,更有見識一些,他譏笑道:“鄭先生莫說這些話哄我們,既然今天聚在一起,那都是願意跟韃子幹仗的。”

    鄭沛然搖頭:“我沒想騙誰,南邊真是這樣。”

    薛正祿突然插話:“我以前是漕民,聽南邊來的漕軍談起過。當時還作笑話講的,說江西那邊,逼著女娃娃讀書,不讀書就得罰錢。”

    眾義軍首領麵麵相覷,都覺匪夷所思。

    張七咋舌道:“還真有這等事?南京的趙皇帝莫不是菩薩?”

    鄭沛然笑道:“南方數省農民,好多家裏供著陛下,早晚都要祭拜一次。我為何逃去南邊,還要回遍地瘟疫的山東?因為我是山東人,我自己過了好日子,也得讓家鄉父老過上好日子。隻要大同軍來了,殺跑了韃子,今後大家都能過好日子!”

    丁明吾問道:“闖王來了不納糧,趙皇帝那裏納糧不?”

    “不納糧怎麽養兵?”鄭沛然說道,“諸位放心,賦稅不重,還沒有徭役。家家戶戶種自己的田,那點田賦算什麽?”

    眾首領都有些失望,還是覺得李自成更好。

    特別是丁明吾,李自成進攻北直隸時,丁明吾自封為闖王麾下的山東副總兵,大概算是李自成的野生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